历史百科网

西周地方官制详解

西周地方的组织有“五服”“五等”的说法。“五服”是根据诸侯封地的远近分为甸、侯、宾、要、荒五服。衣服要服从天子的国家。根据《荀子·正论篇》,是封内甸服、封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狄荒服。《国语・周语》也有同样的记载:夫先王制、邦内甸服、邦外侯服、侯卫宾服、蛮夷要服、戎迪荒服。
说到汉代的刘音扩大了范围,就出现了“九畿”一说。根据《周礼・夏官・大司马》记载,“九畿”的籍、施邦国的政职、方千里曰国畿、外五百里曰侯畿;另外,其余的五百里叫甸畿。除此之外的五百里被称为男畿。另外,除此之外的五百里被称为采畿。另外,其他五百里被称为卫畿。另外,其他五百里被称为“蛮畿”。除此之外的五百里被称为夷畿。除此之外的五百里被称为镇畿。另外,其他的五百里叫蕃畿。

“五服”说最早看了《尚书・禹贡》:五百里甸服:百里赋纳总,二百里纳五百里侯服:百里采,二百里男邦,三百里诸侯。五百里绥服:三百里起义文教,二百里奋武卫。500里要服:300里夷、200里蔡。五百里荒服:三百里蛮,二百里流。
王周围各五百里的区域叫做甸服。在其中最接近王城的百里地区缴纳带稻草的谷物,在外面的百里区域纳禾穗,再在外面的百里区域纳除稻草芒的禾穗,再在外面的百里区域纳带壳的谷,在最远的百里地区纳无壳的米。把甸服以外各500里区域称为侯服:其中最接近甸服的100里是封王朝卿大夫的地方,下面100里是封男爵的区域。
剩下的三百里是封大国诸侯的领域。除侯服以外各500里区域为绥服:其中近侯服300里,考虑到人民情况实行文教。剩下的200里振兴武力显示防卫力量。除绥服外,各五百里为要服,其中三百里为夷等人居住的地方,其余二百里为流放罪犯。除要服外各500里为荒衣,其中离要服近300里为荒地带,剩下的200里也是流放罪犯的地方。
《尚书》五服叙述了战国时代的儒家,并再次叙述了这一点。关于“九畿”说,是汉代儒家学派的理想构想图。其实,周初的封疆并没有那么大,也不能这么整齐。所以这些论说问题不少。首先,“五服”把戎迪的衣服放在了蛮夷的衣服外面,与实际情况不符。因为西周的王畿位于陕西省,所以在王畿的范围内有戎狄,蛮夷分散在淮水一带,远在南邦,与事实完全相反。
其次,根据“九畿”,西周疆地区的东西南北已经扩展到了四千里之外,事实上从西周到宣王时代,疆土被开拓了。尽管如此,地区并没有那么大。所以“周礼”的记载也和事实不符。金文里没有“五服”这个词。只是《令铭》中有“■者(诸)侯、侯田男”的记载。
这里所说的“侯田男”,其实是“诸侯”,不是“衣服”。在《尚书·周书》等篇中,也看不到五服说,《康嫡》中只有“侯甸、男邦、采卫”一词,但推测其意思,对于侯甸、男邦、采卫来说,不是“侯”,而是“甸”、“男”、“采”、“卫”分别是“服”。所以,所谓“甸”,“服”都是指领土,“五服”“九畿”一般只是指领土的广度。
周武王灭亡后,分封了中央王朝的直接控制区以外的广大土地。封赏的对象不仅是神农、黄帝、尧、舜、禹的后人,主要是封地给周王的同姓和有的臣。根据《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记载,当时“兄弟之国十人五人,姬姓之国四十人”。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晓峰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西周地方官制详解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晓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692.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