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中国礼仪之邦的三礼历史介绍

我国是传承千年的礼仪之邦,名声传于海内外。相传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周时期,周公制作礼乐,提出礼治纲领。后来经过孔子、七十士以及孟子、荀子等人的提倡和完善,礼乐文明成为儒家文化的核心。
西汉以后,《仪礼》、《周礼》、《礼记》作为礼乐文化的理论形态和古代礼仪的源泉,相继被收录进学官。举行仪式对我国文化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形成,礼乐文化自然成为东方文明的重要特征。无疑,要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就必须了解我国礼仪文化。
礼仪文化的发展有其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遥远的过去。不得不说,当中华民族的历史翻开第一页的时候,礼仪就伴随着人类活动和原始宗教一起诞生了。礼制的制定是为了处理人与神、人与鬼、人与人之间的三种重要关系。

人们将对神灵和自然力量的敬畏和敬畏转移到自己身上后,随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人们表达敬意和崇拜的活动越来越多,并逐渐形成了各种固定的模式……最终形成了礼仪规范。可见,从礼仪的产生和发展来看,礼仪是人类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社会关系的必然要求和必然反映。
这一点也可以从我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礼仪规范的形成和变化得到进一步印证。古代文献中有“自伏牺以来,五礼始彰;尧舜之时,五礼咸备”之说。事实上,礼制的发展演变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历程,真正完整、系统的是西周的礼制。周代以前的标号制度,因资料匮乏,文献不足,难以详考。
儒家学者编着的专着《三礼》——《周礼》、《仪礼》、《礼记》,记载和保存了周代的许多礼仪。汉代以后两千多年,都是国家标号制度的经典之作,因此被称为《礼记》。现在,研究古代主要适用于贵族的礼制,《三礼》仍然是最重要的著作。尽管对他们思想倾向的评价各有不同,而且他们的许多论述只是基于后世儒家的理想,但在文化史上仍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影响。
古代所谓的礼仪,包括了政治制度、科举法典、祭祀鬼神、祈求水旱、科举、征战、行政区域划分等广泛的内容和形式。建房陵墓,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都与礼仪有关,几乎是一个庞大的概念,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的一切法律法规。 .和文化,以及个人伦理道德和行为准则。只是到了近代,礼仪的范围才逐渐缩小,现在一般只指礼仪和仪式。
我国礼仪文化以其平和、正直的特点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任何民族的文化都不可能永远一贯,只能与时俱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伟大文化的因素往往历久弥新,在历史的长河中长期存留,不断影响着民族的精神面貌。例如,公元前六世纪左右。是世界古代文明的轴心时代,出现了孔子、老子、孙子等哲学家,也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释迦牟尼等哲学家,出现了辉煌的经典。
两千多年来,它们始终伴随着历史的进程,人们几乎处处都能感受到它们的存在。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们往往要回到那个时代去寻找智慧。人们也应以同样的眼光看待儒家所提倡的礼乐文化。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中国礼仪之邦的三礼历史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7890.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