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川东起义

[拼音]:Chuandong Qiyi

[外文]:Eastern Sichuan Uprising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国 党领导的四川省东部三次起义的统称。 四川省临时委员会为贯彻 会“八七会议”确定的 方针,从1927年起在川东地区开展群众工作,准备武装起义。1929年4月27日,在川东党组织领导下,万源、宣汉和梁山(今梁平)、开江等县工人、农民,在万源县固军坝举行武装起义,成立了红军川东游击军第 1路,李家俊、雷玉书任正、副司令,共300余人。此后,第1路在这个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到1930年3月,建立了以固军坝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游击军第 1路先后粉碎了军阀刘存厚部的两次围攻,得到较大发展,活动范围扩大到宣汉、万源、城口、开江等县的边界地区。5月,游击军第1路在 军进攻下遭到失败。1930年春, 四川省委军事委员会叔记李鸣珂在涪陵县发动 第20军两个连举行起义,组成川东游击军第2路,原连长赵启明任司令,李鸣珂任前委叔记。接着,游击军第 2路转到丰都、石柱县交界地区开展游击活动,后遭 军和地主武装伏击而失败。7月下旬,梁山县农民起义组成的游击队与当地 党组织掌握的两支农民武装合编,在忠县黄钦坝成立川东游击军第 3路,李光华、王维舟任正、副司令,共1000余人。8月初,游击军第3路奉命向武汉前进,进至石柱县境被军阀刘湘部打散,一部撤至梁山、达县交界地区分散坚持斗争。1931年夏,川东游击军重新组成,王维舟任总指挥,辖3个支队。随后,在梁山、宣汉、达县等县内建立了数块根据地。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入川,游击军主动袭击军阀部队,配合主力红军作战。1933年10月,游击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游击军在宣汉改编为红军第33军,王维舟任军长, 任 。川东起义组成的游击军,在当地坚持了艰苦、曲折的斗争,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红军的壮大,作出了贡献。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川东起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0633.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