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王廷相(1474~1544)

[拼音]:Wang Tingxiang

我国明代思想家、教育家。字子衡,河南仪封人。进士出身,做过几任地方官,在京畿、四川、山东总领过学校职务,较高做过兵部尚书。他富有正义感,不畏权势,敢于批评时政,曾两次受宦官的迫害。他的主要著作有《慎言》、《雅述》和《王氏家藏集》等。

王廷相对经术很有研究,对一些经学家特别对理学家的论点提出了许多批评,发表了他的独立见解。他对自然科学也很有研究,对天文学、地理学也都曾有贡献。他对农学方面有所论列,对音律学也有著述。

王廷相是一个唯物主义思想家,他认为“元气”是世界的本源,“气” 是不灭的,有了“气” 才有“理”。他所说的“气”就是物质, 这与宋儒“天地之先只有此理”的唯心主义世界观是相对立的。他反对神秘和迷信,反对神权,强调“人定胜天”思想。

王廷相认为“离气无性”,有生便有性,否定有些儒家所臆造的在气以外有所谓“本然之性”,也不赞成“性善”和“性恶”的先验论。他拥护孔丘“性相近, 相远”的见解,而主张“性成于 ”之说,因此,他主张应当使儿童在童蒙时期便开始养成好 惯,不要把儿童禁闭在家里,让他们接触社会实际,增广“见闻”。

王廷相重视“见闻之知”,极力反对宋儒所谓的“德性之知”,反对王守仁的“致良知”说。他认为知识是“思”与“见闻”相结合的产物。要求在实践中练 ,这才是“真知”,反对书房中空虚的无实用的讲读。他要求“学”与“思”不能偏废,要求“讲学”和“力行”并举。他不但要求“思”和“学”相结合,还要求“思”和“行”相结合。所以他把“思”放在学 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作用的地位。他认为学的方法有二,即“致知”和“履事”,二者兼有才是上等,必须“知行并举”才能达到目的。

关于道德修养方面,王廷相根据他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提出了反对偏重内省静养的方法,主张内外交养,动静结合,心虚气和,因时制宜等方法。他把那种死抱着旧学成见,不通时变、不达事理的人叫做“迂腐”,把那种眼光短小的人叫做“浅陋”,把那种依阿谄谀不顾国家大计的人叫做“卑鄙”,这类人都不堪委任。他主张要从克己寡欲开始,逐渐做到无欲无己,便能实现“大同”。此外要经常补过徙义,使自己日新。要使万物各得其所,才算是“仁”。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王廷相(1474~1544)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0208.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