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杜夔

[拼音]:Du Kui

我国汉魏间音乐家。汉末的雅乐郎,三国魏的太乐令、协律都尉。字公良。河南县(今河南洛阳)人。生卒年不可考,主要活动时间是东汉中平至魏黄初(184~226),前后40余年。事迹见《三国志·魏书·方技传》、《晋书·律历志》等。雅乐郎官职不见于《汉书》、《后汉书》有关职官的表和志,当是从事音乐演奏的近于乐工的雅乐职官。杜夔于汉末灵帝(刘宏)中平初年在太乐里任此职,中平五年(188)因病去职。回乡后,虽然州郡官员备礼征召,均谢绝不去。后因避乱逃奔荆州,依附荆州牧刘表,受刘表之命,为汉朝天子配制雅乐。刘表死后,其子刘琮投降曹操,杜夔也到了曹操手下,任军谋祭酒。参预太乐事,并受命创制雅乐。曹 后,魏文帝(曹丕)在黄初年间(220~226)任命杜夔为太乐令、协律都尉,成为雅乐的主管官。杜夔深通音律,丝竹乐器无所不能。在给曹操创制雅乐时,查考历史材料,揣摩表现内容,精心研究,还制造乐器,恢复钟、磬等古乐;同时依靠能唱雅乐歌曲的邓静和尹齐(一作商)、能唱宗庙祭祀歌曲的歌师尹胡、能跳文舞、武舞的舞师冯肃和服养,并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在当时动乱的社会中,传统的乐律和乐曲皆已失传,杜夔只能依照当时的尺度,暂时完备乐律制度,并传授了传统的雅乐歌曲:《鹿鸣》、《驺虞》、《伐檀》、《文王》等 4首。当时的铸钟工柴玉,以其奇巧的手艺赢得曹丕的宠爱。但所铸的钟,声音高低大都不准确,在杜夔的严格要求下,几次毁了重铸,因此心怀不满,反说杜夔主观。虽然曹操认定此事错在柴玉,却惹恼了曹丕。后曹丕又因杜夔不愿意为他在客人面前奏乐,借故将杜夔免职,使他郁郁而死。他的学生邵登、张泰、桑馥等都做到太乐丞(太乐令的副职)。《三国志》载:“其好古存正莫如夔”,对他在雅乐上的成就给以颇高的评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杜夔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8307.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