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东汉的军事制度介绍

在军事方面,相当于三公的中央高级官僚中有大将军,以上的将军都有开府,府有长史、司马各一人,将军直接率兵者在部、曲、屯等建设中分别设置校尉、司马、军侯、屯长等统兵官。
东汉中期以后,太后临朝称制,外戚在大将军执政,与太傅三公合称为五府。其他还有杂号将军,有事就设置,事情结束后马上撤。唯度辽将军因为南匈奴所部有内乱,永平8年(65年)以后常设。汉灵帝设置了西园八校尉,统率首都洛阳驻屯军,以宦官主之为首,这是后世的宦官率领兵的开始。
常备军由中央和地方军(郡国兵)构成。在中央军中,京师卫戍部队是城门校尉,野战部队(北军)是北军中侯统领的。北军管辖五个兵种部,号码分别是屯骑(骑兵)、越骑(特殊兵)、步兵、长水(水军)、射声(弓箭)。首长是校尉,副职是司马。

全军总数不足五千人。北军平时驻扎在京城长管理君主的宿卫,辅佐首都的治安,一旦发生战争,就成了出征部队设立的核心。地方的郡国兵在东汉初期多次撤退、削减,只剩下边郡和大陆关口的少数驻扎军。遭遇战乱的,都是临时招兵,提拔京师北军出场。
汉承秦制,皇帝依然是较高军事统帅,皇帝通过其直接操纵的两大朝廷的军事指导机构,控制了全军。这两个机构,一个是由郎中令、卫尉、中尉等组成的朝廷警备部队的指导机构,另一个是由太尉、将军、将、尉等组成的全军较高军事行政指导机构。
朝廷警备部队的指导机构大致分为宫廷警备和京城警备。宫廷内的警备员被称为南军,主要由郎中令担任,属官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汉武帝时,南军由卫尉统领,负责宫殿的防守。卫尉属官有巴士司马令、卫士令等。
警备京城的称北军是京师的精锐部队,为了安全地驻扎在那里,警察根据诏书紧急救助,在未央宫以北驻扎,与宫中南军的位置相对,因此取名。
北军主要由中尉负责,汉武帝时改名为执金吾。执金吾除了宫殿外,还担任京都市内的日常警备,皇帝外出时担任护卫和仪仗队。金吾的属官有中垒、寺互、武库、都船等军职。
为了有效控制全军,皇帝在朝廷上设置了以太尉为首的将军、将领、尉等军事指导机构。
太尉虽然是名义上的较高军事长官,但实际上只负军事行政的责任,没有出兵、领兵的权利。调兵权完全由皇帝控制,没有皇帝的迹象,即使是太尉也不能率兵出兵。
将军的称号先秦已经有了,到了汉代才成了官名。而且有大将军和列军的区别。皇帝的近卫武官被称为将军,近卫武官的长是大将军。
因为近卫皇帝左右,亲信多,所以可以任命领录尚书事,在宫中参加政事,逐渐成为朝官的重要角色。西汉大将军的地位基本相当于三公的地位。
与大将军的地位相似的是
比将军地位稍低的军官被称为将领或别的将领。再往下则属于中级武官,有校尉、都尉。据说校尉在都尉之上。他们在战时率兵出征,平时与大将军同住朝中,为皇帝直接控制。
汉代军的各级指挥官不仅要在战时率兵作战,还要平时负责军事训练。根据西汉军制的规定,没有接受训练,或者技术不熟练的士卒不能召唤。另外,军事训练的内容因军种而异。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晓峰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东汉的军事制度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晓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101.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