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蝼蛄

药材名称:蝼蛄

名称出处:《本经》

概况

异名:梧鼠(《荀子》),蝼蝈(《吕氏春秋》),、天蝼(《尔雅》),蛄(《本经》),蝼窒、蟓蛉、杜狗、蛞蝼(《方言》),炙鼠、津姑、蝼蜮(《广雅》),硕鼠(崔豹《古今注》),蛄(《广志》),土狗(《本事方》),地狗(《滇南本草》),拉拉古(《广雅疏证》),土狗崽、地牯牛(《贵州民间方药集》),拉拉狗(《河北药材》),拉蛄(《山东中药》)。

基源:为蝼蛄科蝼蛄属动物非洲蝼蛄、华北蝼蛄的干燥全虫。

原动物:非洲蝼蛄Gryllotalpa africana Palisot et Beaurois,又名地蝲蛄、土狗(通称)、南方蝼蛄(《 动物药》)。华北蝼蛄Gryllotalpa unispina Saussure,又名北方蝼蛄、大蝼蛄(《 动物药》)。

历史:本品首载于《本经》。《纲目》:“蝼蛄土穴而居,有短翅四足,雄者善鸣而飞,雌者腹大而小,不善飞翔。吸风食土,喜就灯光,入药用雄。”从上所述,古今用药相符合。

形态:非洲蝼蛄成虫全体淡黄褐 或暗褐 ,全身密被短小软毛。体长2.8~3.3cm。头圆锥形,暗褐 ,触角丝状,复眼卵形,黄褐 。咀嚼式口器。前 背板坚硬膨大,卵形,背中央有1条下陷的纵沟。前翅革质较短,黄褐 。后翅大,膜质透明,淡黄 。前足发达,扁铲状,成为开掘工具;中足较小;后足长大,脚节发达,在胫节背侧内缘有3~4个能活动的刺,是本种的主要特征。腹部纺锤形,柔软,尾毛一对。(图见《 动物药》.113页.图125)

生境与分布:栖庭院、田园及潮湿地方,尤其是在大量施用过有机肥料的地方,多而密集。分布于 各地。

华北蝼蛄 与前种的主要区别是体形较大,体长3.9~4.5cm,体 略浅,腹部圆筒形,后足胫节背侧内缘有活动的刺一根,有时消失。数量较小。其余同前种。

生药

采集:夏、秋间耕地翻土时捕捉,或晚上点灯诱捕。捕得后用沸水烫死,晒干或烘干。

药材主产于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安徽、辽宁。

鉴别:干燥的虫体多已碎断而少完整。完整者长约3cm,头 部呈茶棕 ,杂有黑棕 ;复眼黑 而有光泽;翅膜质,多碎落。足亦多折损不全。腹皱缩,浅黄 ,有的呈黑棕 。疏生短绒毛,或无毛,质软,易碎。有特异的腥臭气。

以身干、完整、无杂质及泥土者为佳。

贮藏:置干燥处,防蛀。

化学 质

血淋巴中含13种游离氨基酸,其中丙氨酸、组氨酸和缬氨酸含量较高[1]。 中含游离氨基酸为丙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脯氨酸、丝氨酸、酪氨酸、缬氨酸,其中脯氨酸含量很高,天冬氨酸、丝氨酸、酪氨酸含量低[2]。 中含胱氨酸、赖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甘氨酸等[3]。

参考文献

[1] CA 1965;62:9504b。[2] CA 1965;62:12202b。[3] CA 1964;60:9653e。

味:咸,寒。 ①《本经》:“味咸,寒。” ②《日华子本草》:“冷,有毒。”

归经:入胃、 经。 ①《滇南本草》:“入胃。” ②《本草求真》:“入肠、胃。” ③《玉楸药解》:“入足太阳经。”

功效:利水,通便。

主治:治水肿,石淋, 不利,瘰疬,痈肿恶疮。 ①《本经》:“主难产,出肉中刺,溃痈肿,下哽噎,解毒,除恶疮。” ②《日华子本草》:“治恶疮,水肿,头面肿。” ③朱震亨:“治口疮。” ④《纲目》:“利大 ,通石淋,治瘰疬,骨鲠。” ⑤《玉楸药解》:“清热利湿。”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4.5g;或入丸散剂。外用:研末撒或鼻。

使用注意:气虚体弱及孕妇均忌眼。

临床应用

配伍应用:①配轻粉,治面浮水肿。 ②配甘遂、商陆,治大腹水肿。 ③配食盐,治石淋。 ④配甘草,治小儿脐风。 ⑤配苦瓠子,治 不通。

方选和验方: ①分水散(《杨氏家藏方》)治面浮水肿:蝼蛄1枚,轻粉0.4g。共为细末,每用少许,鼻中,其黄水尽从鼻中出。 ②甘草散(《圣济总录》)治小儿脐风汁出:甘草(炙、锉)、蝼蛄(炙焦)各0.3g,上2味,捣罗为末,掺敷脐中。 ③半边散(《普济方》)治水病:蝼蛄2枚,大戟3g,芫花3g,甘遂3g,大黄6g,水煎服。 ④《圣惠方》:“治腹胀:蝼蛄(干者,微炒)7枚,青蛙(干者,除酥炙微黄)2枚,苦葫芦子(微炒)15g,上药捣细罗为散,每日空心以温酒调下6g,3服。” ⑤《圣惠方》:“治木刺铁砂入肉:蝼蛄配南瓜瓤与红糖共捣敷。” ⑥《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肝硬化:蝼蛄(去足)7只,甘遂末、大黄末各5g,共捣烂,放脐上,外以布扎,3日1换,连用3次。” ⑦《动物药验方集成》:“治食道癌:蝼蛄、蜣螂各4只,广木香15g,归身25g。共研为细末,用黑牛涎半碗和药,黄酒送下。”

单方应用:①《圣惠方》:“治水病肿满喘促,不得眠卧:蝼蛄5枚,晒令干,研为末。食前,以暖水调下1.5~3g, 通利为效。” ②《本草图经》:“治石淋,导水:蝼蛄7枚,盐60g。同于新瓦上铺盖焙干,研末。温酒调服2g。” ③《圣惠方》:“治 不通:蝼蛄(微炒)3枚,苦瓠子(微炒)30粒,捣细罗为散,每服以冷水调下3g。” ④《救急方》:“治颈项瘰疬:带壳蝼蛄7枚,生取肉,入丁香7粒,于壳内烧过,与肉同研,用纸花贴之。” ⑤《千金方》:“治紧唇:自死蝼蛄,灰,敷之。” ⑥《本事方》:“治齿牙疼痛:蝼蛄1个,旧糟裹定,湿纸包煨焦,去糟,研末敷之。” ⑦《本草汇言》:“治妇人无病,经血周岁不行:蝼蛄2个捣烂绵帛裹,塞 内,1日即通。” ⑧《外台秘要》:“治胞衣不出:蝼蛄1枚,水200ml,煮,3沸,分2次服。” ⑨《备急千金要方》:“治箭镞入肉:蝼蛄杵汁,滴上3~5度。” ⑩《圣惠方》:“治蛇咬伤:蝼蛄3~5只,焙干,研成细末,调冷开水,搽咬处四周。” ⑾《虫类药物临床应用》:“治泌 系结石:蝼蛄10只,焙黄研末,用金钱草30g,水煎分2次送服。” ⑿《动物药验方集成》:“治 炎:蝼蛄4只,鲜荷叶2片,水煎服。” ⒀《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治水肿:蝼蛄7只,去头足,新瓦上焙干,研末,分2次用酒吞服。” ⒁中医杂志 1987;(9):“治肾病综合征:蝼蛄、蟋蟀粉各1.5~2.0g,1日服1次,7天为1疗程,一般服2~3个疗程。” ⒂辽宁中医杂志 1988;(3):“治淋巴结结核:蝼蛄1个,鸡蛋1个。洗净鸡蛋一端打1个小孔,把蝼蛄放入鸡蛋内,然后用纸把小孔封糊,用文火把鸡蛋烧熟后剥去蛋皮,每次吃1个,日1次。”

食疗:《陕西中医验方选编》:“治水肿:蝼蛄7个,鸡蛋7个。蝼蛄去头足,焙黄,分装在7个鸡蛋内,蒸熟,每日食。”

参考文章

如何防治茄子蝼蛄?蔬菜园艺

玉米地下害虫蝼蛄的防治技术粮食作物

李时珍认为蝼蛄有何功用?中医中药

玉米虫害蝼蛄的防治粮食作物

麦冬的病虫害防治-蝼蛄粮食作物

蝼蛄疖中医中药

防治地老虎、蝼蛄、蛴螬、金针虫的具体措施是什么?经济作物

虾池中如何清除蝼蛄虾水产/渔业

玉米蝼蛄粮食作物

锐劲特防治稻田蝼蛄方法粮食作物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蝼蛄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616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