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大臣上朝忘记带笏板怎么办?会怎样?

明崇祯年间,鸿胪寺少卿董令矩与另一位大臣宋千敏关系甚好。一天,宋千敏上朝时,发现董灵居在金殿里着急,满头大汗,急忙问他为什么。原来朋友董令矩出门着急,忘记带笏板,不可能回去再拿,那是欺君之罪。正直的宋千敏当即决定将自己的笏板一分为二,两人就这样上庭了。好在当时官服的袖子异常宽大,只遮住了一半的笏板,没有被其他人看到,所以董令矩逃了一劫。
不久,董令菊退休,回到家乡,住在江苏省丰县。几年后,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上吊自裁。宋千敏不仅失去了官职,家乡也被农民军占领,他无处可去,打算找个僻静的地方度过余生。
不巧一直跟着他的董令局知道了这件事,派人带他去府邸,同时还邀请宋千敏一家同住。

几年后,在一次午夜派对上,董令矩邀请宋千敏一家喝酒赏月,三番酒后,董令矩向他提出要求,将宋千敏住的房子卖给他。
心地善良的宋千敏知道朋友的心,想趁两人还活着的时候解决这个问题,不想给晚辈添麻烦。于是他笑着问董令矩:“你卖多少钱?”
董令矩伸出一根手指。 “十两银子?”董凌初摇头。 “一百两?”董令矩也摇了摇头。 “会不会是一千两?”
董令矩笑道:“一文!”
就这样,宋千敏明智地用半截笏板救了朋友的命,朋友也慷慨地给了他一套精美的房子作为回报。两人的故事留下了千古的故事。
那么,什么是“笏”呢?朝臣们为什么要拿着这样的一块板子上朝呢?
“笏”又称“笏板”或“朝笏”,是指古代朝臣在朝廷时所持的狭长板。
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朝中就有一座笏,是大臣们拜访皇帝时必须带的东西。笏上窄下宽,有一定的弧度。其具体大小载于《礼记》:“笏长二尺六寸,中宽三寸”。按一英尺约等于20厘米计算,笏长约50厘米,宽约5厘米。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纳雅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大臣上朝忘记带笏板怎么办?会怎样?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纳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658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