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广州十三行对文化传播有哪些影响

在许多西方人眼中,我国是个丝国、瓷国,还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的各种工艺品以及传统文化。十三行将这些财富装上开往西方的航船,向世界各地传播着东方的文明。十八十九世纪,我国丝绸以色泽滑润、轻薄飘柔、华贵高雅而著称,成为西方上流社会不惜以重金争购的奢侈品。

然而,清实行的丝绸出口限运,使得这种商品在国际市场上更加走俏。英、美、瑞典等国商人称,欧美各国皆是“不善织造之国度”,贵族们的“服饰之荣”一向仰赖我国的丝织品市场。十三行曾是在华外国人的集散地,通商贸易使最初的贸易货栈发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洋行商人成为吸纳西方科学文化的先行者。
历史上形成的外贸传统,孕育了洋行商人较为开阔的视野、广博的见识,他们从商务与时代的需求中最早地接受了外面的世界。许多行商都能以流利的英语与外商打交道,洋行还设有从事外语翻译的专业人员。各国夷馆在外观建筑、室内装饰及生活方式上都带有各民族风格。这里俨然是一个世界商务机构的博览会,与十三行我国商馆遥相对映,构成了一幅中西合璧的人文景观。
1762年,乾隆帝为使“远人日用有资”,特许十三行贸易的外国商船各夹带2000斤丝织品出口,洋行货栈的外商不禁“欢呼感戴”。在举国上下一片封禁的时代,十三行作为令人称羡的“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无疑是我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通道。
在18至19世纪初期,广州海珠区、西关一带曾涌现出由十三行商人兴建的规模宏大、雍容华丽的私家园林,包括潘家花园、伍家花园、海山仙馆在内的众多名园,被称为“行商庭园”。它们不仅是岭南园林的巅峰之作,还引发了清代时期欧洲各国模仿“我国式”园林的盛况。


外商们经常到行商庭院聚首,中外画家对园林精心描绘,并向全世界发行风景“外销画”,让广东园林漂洋出海,声名远播。1742~1744年间,英国建筑家钱伯斯曾两次来到广州考察庭园建筑。钱伯斯将我国建筑设计风格带到了欧洲,极大地影响了18世纪西方建筑“我国风格”的发展,使我国式园林在欧洲风靡了近百年。
中西文化交融
十三行曾是在华外国人的集散地,通商贸易使最初的贸易货栈发展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窗口,洋行商人成为吸纳西方科学文化的先行者。历史上形成的外贸传统,孕育了洋行商人较为开阔的视野、广博的见识,他们从商务与时代的需求中最早地接受了外面的世界。许多行商都能以流利的英语与外商打交道,洋行还设有从事外语翻译的专业人员。

1772年,洋行商人潘振承在与英商交易时首次采用伦敦汇票支付货款,这对在当时只知以白银作为支付手段的我国商人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为改变广东水师装备,增强作战能力,洋行众商率先捐资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并购买美式夹板船,这是我国最早购置欧美兵船的一大创举。1842年,行商曾寻求仿制当时世界上较先进的火轮船。道光帝得知后在谕旨中说:“广东造得火轮船,亦颇适用,著即绘图呈进”。
随着清代广州国际贸易繁荣,洋画师也来此谋生,并收徒授业,培养出第一批我国油画师。19世纪30年代后,英国画家乔治·钱纳利来华传授水粉画技法,大大提升了广州“外销画”水准,林呱即为其高徒,林呱的《老人头像》曾入选英国皇家美术学院展,是最早在欧洲画展上亮相的我国画家。
当时知名外销画家有煜呱、啉呱、庭呱、新呱等。呱字洋文写作Qua,从葡萄牙语词Quadro而来,欧洲人看见商行的呱字招牌,便知道店里做的是洋画生意。
十三行也曾创造出中西合璧的商贸文化。为了便于外商开展商务,洋行商人在行栈区另辟了一片供洋人经营、居住的商馆,被称为“十三行夷馆”。各国夷馆在外观建筑、室内装饰及生活方式上都带有各民族风格。这里俨然是一个世界商务机构的博览会,与十三行我国商馆遥相对映,构成了一幅中西合璧的人文景观。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晓峰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广州十三行对文化传播有哪些影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晓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6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