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中日甲午战争历史背景介绍

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日本:清日战争,半岛:清日战争,西方国家:中日战争)是19世纪末日本对我国和的侵略战争。据《我国画坛年鉴》记载,1894年战争爆发时是中日战争年,因此被称为中日战争。
日本明治维新开始走资本道路,积极对外侵略扩张,确立了以我国为中心的“大陆政治”;当时,清朝是洋务运动反映出来的一个帝国。政治,人民生活困难,各派系明争暗斗,相互勾结,国防和军队外强中弱,纪律松懈;世界主要资本国家正在逐步转向帝国主义,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
1894年,韩国爆发了东方学习党起义。韩国军队撤退,被迫向清宗国寻求帮助。日本还抓住机会向派兵,蓄意挑起战争。

1894年7月25日,光绪二十年,丰岛海战爆发,甲午战争开始。由于日本计划已久,清朝突然发动了战争。战争以我国的失败和北洋海军的歼灭而告终。1895年4月17日,在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下,清签署了《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结果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重民族危机,极大地加深了我国社会的半殖民化程度;另一方面,它使日本更加强大,为日本成为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历史背景

日本
1868年,通过明治维新,日本“走出亚洲进入欧洲”,开始走上资本道路,国力越来越强。当时,日本正在进行两次工业革命:1888年,日本工业革命达到,迫切需要出口外国商品和资本。然而,作为一个岛国,日本本身缺乏资源,市场狭小。此外,日本在社会转型时期有着强大的残余封建势力和强烈的矛盾。因此,天皇领导的日本领导集团迫切希望找到一条走出对外扩张的道路。
1887年,日本总参谋部制定了所谓的“清朝征服战略”,逐渐发展成为以侵华为中心的“大陆政策”。第一步是,第二步是吞并,第三步是进军满洲和蒙古,第四步是摧毁我国,第五步是征服亚洲,称霸世界,实现所谓的“八国一宇宙”。1894-1895年的中日战争是日本“大陆政治”前两步的重要一环。由于他的兵力和资源不具备相应的条件,他实施了“以战养战”的战略来实现这一目标。

清朝
当时,我国正处于清末。20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以清朝为主导的洋务运动掀起了一场洋务运动,口号是“自强不息”、“追求财富”。洋务运动在科学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上与欧美并驾齐驱,清代出现了“同治重生”的景象。1888年,清朝正式建立北洋码头,成为亚洲强大的海军力量。然而,清朝并没有像日本那样改变国家制度。因此,中兴通讯未能使我国富强。当时,清朝的政策十分,人民生活困难,各派系明争暗斗,相互勾结,国防和军队外强中弱,纪律松懈。
19世纪末,东亚是一个辉煌的帝国,一个垂死的现代国家。在这种情况下,中日两国决不能避免战争。
欧美方面
当时,世界主要资本国家正逐步转向帝国主义,日本的侵略行径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西方列强的支持。美国希望日本成为其侵略我国和的助手;英国试图利用日本遏制俄罗斯在远东的势力;德国和法国也支持日本侵略我国,以攫取新的利益。虽然俄罗斯对我国东北和有着巨大的野心,但它还没有做好准备,因此它采取了不干涉日本的政策。大国的默许或纵容成为日本实施其侵略计划的有利条件。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晓峰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中日甲午战争历史背景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晓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6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