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埃萨·德·克罗兹,J.M.

[拼音]:Aisa de Keluozi

[外文]:José Maria Ea de Queiróz (1845~1900)

葡萄牙小说家、文学评论家。生于波武阿—迪瓦尔津。在科英布拉大学攻读法律时,广泛阅读法国、英国和德国的文学作品,参加肯塔尔和布拉加组织的大学生团体“科英布拉派”。1865年发动了反对以卡斯蒂略为代表的浪漫主义保守派的论战,文学史上称为“科英布拉问题”。

埃萨·德·克罗兹于1866年去里斯本,执行律师业务,但其主要兴趣在文学。1866至1867年间,在《葡萄牙新闻报》上发表了许多题材不同的短篇小说,后来编辑为短篇小说集《粗野的散文》(1903),其中写的大多是神怪、奇闻、幻想故事,显然受了雨果、海涅、波德莱尔、爱伦·坡等人的影响。

1867年后,埃萨·德·克罗兹前往埃及和巴勒斯坦等地旅行,1870年回到里斯本,与一群进步青年知识分子交往,鼓吹社会改革,被称为“七十年代派”。他抨击当代葡萄牙文学“没有独创性,随波逐流,弄虚作假”,主张文艺应当描写现实,探讨现实问题。1871年与若泽·杜阿尔特·拉马略·奥尔蒂冈合作,出版社会评论杂志《投枪》。

1872年进入外交界工作,任驻古巴哈瓦那领事。在任期间,曾为保护从澳门来的我国劳工的利益作出努力。1874年调往英国任领事,所写关于英国情况的文章和书信,后来收集编为《英国书简》(1903)和《伦敦纪事》(1945)两本集子。1888年调往法国巴黎任领事,直至逝世。

埃萨·德·克罗兹的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阿马罗神父的罪恶》(1876)讽刺和揭露了宗教教育的恶果和盲目迷信的危险。小说写青年教士阿马罗被派到莱里亚的大教堂充当神父,他的老师迪亚斯神父介绍他与寡妇桑胡亚内拉一家来往。这个家庭经常有许多迷信的女人聚会。阿马罗诱惑了寡妇的女儿阿梅利塔,却发现寡妇是迪亚斯神父的 。师徒两人互相包庇。阿梅利塔怀孕后为阿马罗遗弃,后在分娩时死去。

1878年,他的第二部著名小说《堂兄巴济利奥》发表。这部小说暴露了从海外殖民地暴发归来的资本家的罪恶,笔锋冷峭,讽刺辛辣。主人公路易莎是里斯本中产阶级社会的一个年轻女人,她的丈夫的堂兄巴济利奥刚从巴西发财归来,趁她丈夫外出经商之际诱惑了她。他们有一封情书落到了女仆胡利亚娜手里,女仆以此要挟路易莎。巴济利奥又弃她而去巴黎。之后她在恐惧、悔恨、绝望中死去。

埃萨·德·克罗兹的一部最长的小说《马伊亚一家》(1888)写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庸俗生活,表明作者对这种生活的鄙弃。

从《满洲官员》(1880)开始,他的作品转而从幻想和想象中取材,流 浓厚的异国情调。《遗物》(1887)即取材于一次中东旅行的经历。《短篇小说集》(1902)中的某些作品,也是描写巴勒斯坦、埃及、卡利普索岛等地的异国风物。

他的一些主要作品企图揭露葡萄牙资产阶级的罪恶和堕落,分析阻碍社会进步的原因,以促进社会变革。他的艺术风格是客观的、直率的,善于运用讽刺手法。

埃萨·德·克罗兹晚年对葡萄牙社会变革日益失望,作品偏重于形式和风格。他去世以后还出版了3部小说:《豪门拉米雷斯》(1900)、《弗拉迪克·门德斯的通讯》(1900)、《城与山》(1901),其中流 作者侨居国外时怀念祖国的伤感情绪。

参考书目

A. Cabral, Ea de Queirós, a Sua vida e a Sua obra, Lisboa, 1945.

J. Gaspar Simes,Ea de Queirós, Lisboa, 1945.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埃萨·德·克罗兹,J.M.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923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