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徐州画像石墓

[拼音]:Xuzhou huaxiangshimu

东汉时期的画像石墓。分布于江苏省徐州市及其周围地区。清代以来不断有零散发现,但画像石大半散失。我国建立后,南京博物院等单位先后发掘了徐州、铜山、睢宁、邳县、东海、新沂等地的20余座墓,并收集了包括墓前祠堂构石在内的零散画像石 300余块。1959年出版了《江苏徐州汉画像石》。

徐州画像石墓可分为前后两期。东汉早、中期多为石结构的前后两室墓,规模较小,墓室一般长5~6米左右。从画像石的风格看,这期墓与本地区西汉晚期刻简单图像的小型石椁墓有一定渊源关系。东汉晚期的墓构造比较复杂,多为石结构或砖石混合结构的多室墓,一般由前、中、后3室和1~2个耳室组成,个别的墓由前、后两室和回廊组成,如邳县燕子埠元嘉元年(151)的缪宇墓。其中灵帝熹平四年(175) 的茅村墓是较晚的一座。徐州画像石墓多早年被盗,随葬品与本地区同时期一般墓葬所出的相近。墓主大多为豪族显贵,如睢宁九女墩墓出土玉衣残片,说明墓主可能有列侯封爵。

画像的内容可分4类:

(1)表现生产活动的纺织、牛耕等画像,如铜山洪楼所出的纺织图,双沟所出的耕耘图,把当时的纺车、织机和二牛抬杠的犁耕状况描绘得非常细致。

(2)反映墓主经历和生活的车骑出行、乐舞百戏、庖厨、饮宴等。

(3)东王公、西王母、仙禽神兽等神话故事。

(4)“孔子见老子”、“周公辅成王”一类的历史故事。早期墓的画像内容一般比较简单,晚期墓的画像则大量增加神话故事等内容。徐州画像石墓的雕刻技法与山东画像石相近。前期多阴线刻、凹面刻,构图简单,线条粗犷。后期发展起浅浮雕、减地平面线刻等多种技法,画像构图复杂,形象生动,许多飞腾嬉戏的仙禽神兽和惊险壮观的百戏场面,充满活力和生活 ,反映了石刻艺术已经发展到了成熟阶段。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徐州画像石墓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765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