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巴比塞,H.

[拼音]:Babisai

[外文]:Henri Barbusse (1873~1935)

法国作家。16岁开始在报刊发表作品,并参加象征派诗歌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约20年间,先后在几家出版社工作,曾主编《我全知道》等通俗杂志。这期间发表的诗集《泣妇》(1895),以忧郁的笔调描述了人世生活的苦难,带有悲观色彩,但与流行的象征主义诗歌不同,不是脱离现实,而是正视并反映现实。长篇小说《哀求者》(1903)和《地狱》(1908)除悲观主义外,还带有自然主义的倾向。《地狱》通过一个银行小职员偷看邻室发生的一切,把恋爱、生死、艺术的堕落、宗教的虚伪等描绘得淋漓尽致。他笔下的人世是一座没有出路的地狱,这充分流 他在现实生活中的苦闷和彷徨。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他的思想和创作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战前,他是主义报纸《人道报》编辑部的成员。战争开始时,他主动要求上前线参加打击德 国主义的战斗,并曾多次立功受奖。他经历了战争的一切危险与苦难,也认识了这场战争的真实性质。从1915年末至1916年上半年写成长篇小说《炮火》,它的副标题是《一个步兵班的日记》,描写一个步兵班在战争中出生入死、备受苦难和牺牲,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揭露了帝国主义战争的本质,得出必须以革命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才能根除战争的结论。《炮火》于1917年获得龚古尔奖金。1919年发表长篇小说《光明》。它描写一个本来以“秩序”的维护者自居的小资产阶级庸人在战争中逐渐觉醒的过程。列宁在《论第三国际的任务》一文中对《炮火》和《光明》都给予高度的评价,说这两部小说是群众的革命意识增长的一个极其明显的证据。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巴比塞坚决捍卫苏维埃共和国。他发起组织了法兰西共和国退伍军人联合会。1919年发起组织国际进步文学艺术家反帝团体“光明社”。1923年加入法国 党,并和罗曼·罗兰一起召开第一次反 大会,召开阿姆斯特丹国际反战同盟大会。

巴比塞后期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镣铐》(1924),揭示剥削制度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左拉》(1932),探索法国作家左拉的生平和创作道路等。

1935年,巴比塞在访问苏联并参加 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期间,因病去世。

参考书目

Annette Vidal, Henri Barbusse , Soldat de la Paix, Paris, 1953.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巴比塞,H.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4920.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