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王玄览(626~697)

[拼音]:Wang Xuanlan

唐初道士、道教学者。名晖,法名玄览。广汉绵竹(今属四川)人。年三十余,与乡友去茅山学道。途中觉同行者概非“仙才”,而归故里。感叹“长生之道,无可共修”。此后遍研释、道二教经论,务究其源奥。年四十九,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李孝逸召见,深受敬重。后为道士,隶籍至真观,居成都。士人和道士多仰慕其学,常相与谈经问道。其思想源于道家而杂有佛教色彩。他仿照佛学中“佛”与“众生”非一非二的命题,认为“道”先于“众生”而存在,“众生未生,已先有道,有道非我道,独是于古道”。并认为“众生有生灭,其道无生灭”,众生已死,道仍长存。他又分“道”为“可道”和“常道”,认为“常道”生天地,“可道”生万物。万物有生有死,而天地可以不老,所以“可道”无常,而“常道”是实。此乃因袭老子“道,可道非常道”之说而来。认为欲得道,不应外求,而应内求。因为道不在人心之外,而是人心中具有的“道性”。道生万物,就是心生万物。“心生诸法生,心灭诸法灭”,“心之与境,常以心为主”。他以事物之动静为例:“眼摇见物摇,其物实不摇;眼静见物静,其物实不静。为有二眼故,见物有动静,二眼既也无,动静亦不有。”又称“法本由人起,法本由人灭,起灭自由人,法本无起灭”;“一心一念里,并悉含古今”,“十方所有物,并是一识知”。所以,他认为修道成仙的要旨,是要修得一个清静不变的“识体”。这又接近佛教法相宗唯识论的观点。著作有《遁甲四合图》、《真人菩萨观门》、《混成奥藏图》、《九真任证颂道德诸行门》、《老经口诀》等,皆佚。徒弟尊其为洪元先生,将其谈论经教之语录,辑成《玄珠录》2卷,收入《正统道藏》。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王玄览(626~697)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4363.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