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汉特克,P.

[拼音]:Hanteke

[外文]:Peter Handke (1942~  )

奥地利剧作家、小说家。生于格里芬。1961年入格拉茨大学攻读法律。60年代末期在联邦德国参加青年运动,并开始文学创作。在理论上他反对“介入文学”,猛烈抨击“左派文学”,同时又自称信仰“自由主义的 主义”。他的美学主张和创作实践,明显地带有对传统和 惯挑战的性质。最初的剧本《预言》(1966)既没有情节,也没有人物,是由一连串的谚语、套话、陈词滥调组成的语言流。《自咎》(1966)被汉特克称为对天主教会的忏悔和在 面前自怨自艾的“形式的模仿”。《骂观众》(1966)使他一举成名,他自称这是一出“说话剧”,剧本既没有情节,也没有戏剧性的人物和对话,只有4名演员站在舞台上宣讲作者反幻觉主义的戏剧观。作者试图对传统的表演与接受方式进行原则性的批判,让观众摆脱被动接受的地位,让舞台成为对现实的否定。《卡斯帕尔》(1968)是他影响较大并引起严肃讨论的作品,作者在剧中展示了语言对人的折磨和现代资本“舆论工业”对于人的思维的控制。《被保护人要作保护人》采用哑剧形式,以比喻和寓意的手法,表现了主人与仆人之间的关系。作者一方面继续其反传统戏剧的实验,另一方面则又不厌其详地表演那些无关紧要的行为过程。《随想曲》(1970)由意思不连贯的语言构成,以展示他反对传统戏剧规则的意图。《驰骋在博登湖上》(1971)表现人是怎样变成套话和繁文缛节的奴隶的。作者并未采用虚拟的情节和人物,而是借助一个抽象模式,把各种各样行为和说话用蒙太奇手法串连在一起。《无理性的人都死光了》(1974)借即将死亡的大资本家克维特的故事,表现了晚期资本社会的全面异化和即将灭亡的各种征兆。这出戏被认为是作者摆脱早期戏剧风格的标志。

汉特克的“说话剧”实际上是语言的蒙太奇,他是根据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批判哲学”,从语言和行为结构入手,再现现实,揶揄现实的。70年代后期以来,汉特克主要从事小说、散文创作,偶而也写写广播剧。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汉特克,P.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3563.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