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晁错(约公元前200~前154)

[拼音]:Chao Cuo

我国西汉前期政治家。颍川(今河南禹县)人,文帝时任太常掌故、太子家令等职。景帝即位后迁升御史大夫。晁错的经济思想,散见于《汉书》的《食货志》、《爰盎晁错传》等篇。

重农贵粟,轻徭薄赋

晁错从秦亡汉兴的历史事变中分析了农民起义的经济原因,认为,要想使封建社会长治久安,就必须设法解决广大农民的吃饭穿衣问题,只有农民不饥不寒,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安定。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做到:一要贵粟,以粟为赏罚,二要轻徭薄赋。他主张富人向国家多交纳粮食可以拜爵捐官,也可以免除徭役、减征赋税。晁错的这一措施,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抑制商贾,防止兼并

晁错认为,封建社会造成农民破产流离,除水旱之灾、急政暴赋以外,就是 的盘剥和富商大贾的兼并侵吞。商贾男不耕,女不织,生活奢侈。他们垄断和操纵市场,谋取暴利,有害于社会经济的繁荣,加剧了农民的贫困。特别是那些身兼豪强地主的富商巨贾往往“因其富厚,交通王侯”,大搞分裂割据的阴谋活动。晁错认为,这些就是“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汉书·食货志上》)的重要原因。所以,他主张使商贾游食之民都去务农桑,以发展农业生产,抑制土地兼并。

货币观点

晁错不仅主张贵粟,而且还引出轻金玉(货币)的结论。他认为,人民的饥寒只有依靠重农贵粟才能解决,而货币却是“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的东西。因此他主张英明的君主应该采取“贵五谷而贱金玉”的方针。晁错的货币观点是从贵粟论派生出来的。他没有认识到货币(金银珠玉)本身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而认为它之所以贵重,都是由于君主的权力所赋予的。他的贵粟论对西汉中央集权政治有积极意义,但他的贱金玉的货币观点却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

移民实边,厚其利禄

移民实边,守城备塞为秦朝所首创,但秦时完全依靠强迫,实行的结果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灾难。晁错认为,要想使移民久居边远之地,安心生产,保卫边防,必须妥善解决他们在生产和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使“民至有所居,作有所用”,并且做到“战胜守固则有拜爵之赏,攻城屠邑则得其财卤以富家室”。只有如此,移民才能“轻去故乡而劝之新邑”,“蒙矢石,赴汤火,视死如生”(《晁错传》)。晁错认为,这就是移民实边同秦朝强迫发卒、令民谪戍的根本区别。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晁错(约公元前200~前154)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323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