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拼音]:xuqiu ladongxing tonghuo pengzhang

[外文]:demand-pull inflation

因总需求的增长持续超过总供给在充分就业条件下可达到的水平,而导致的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上涨。图中纵轴P表示物价水平,横轴Q表示产量水平;D1、D2、D3、D4、D5表示不同水平的总需求;Qf为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利用现有资源所能生产的较大产量(充分就业产量)。当价格为P1时,总需求为D1,产量为Q1;当价格为P2时,总需求为D2,产量为Q2;当价格为P3时,总需求为D3,产量为Qf,这时在现有资源和技术条件约束下的产量已达到较大,因此,总需求继续增大(由D3分别上升为D4、D5),将不可能引起产量增加(仍为Qf),而价格则由P3分别上升到P4、P5。

把A、B、C、D、E连成一线,可以得到通货膨胀轨迹。其中,CE段意味着过度需求的存在,所以CE段被称为真正的通货膨胀。

成因

引起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实际因素主要有:

(1) 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而形成财政赤字,并主要依透支来弥补;

(2)国内投资总需求超过国内总储蓄和国外资本流入之和,形成所谓的“投资膨胀”;

(3)国内消费总需求超过消费品供给和进口消费品之和,形成所谓的“消费膨胀”。上述三个因素中任何一个发生作用,在其他条件不变时都会导致总需求与总供给的缺口,这种缺口只能通过物价上涨才能弥合,这就引起了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还可能由货币因素引起。经济学意义上的需求都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上述实际因素引起的过度需求虽然最初在非金融部门中产生,但若无一定的货币量增长为基础,便不可能形成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换言之,过度的需求必然表现为过度的货币需求。从货币因素考虑,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可以通过两条途径产生:

(1)经济运行对货币需求大大减少,于是,即使货币供应无异常增长,原有货币存量也会相对过多;

(2)在货币需求量不变时,货币供应增加过多。一般情况下,后者是货币因素造成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

类型

根据过度需求形成的机制,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还可以进一步区分为:

(1)自发性通货膨胀,由总需求的扩张独立于实际的或预期的成本变动而造成。

(2)诱发性通货膨胀,由成本增加带动收入和工资增加,进而导致高消费支出所造成。由于厂家在成本上升时或减少持有的现金余额,或需要更多的银行贷款,因此,这时导致总需求扩张的成本上升,必然与货币供应增加相联系。

(3)支持性通货膨胀,表现为 利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扩大总需求或补偿成本膨胀引起的总需求下降,因此,又称政策性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284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