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熊十力(1884~1968)

[拼音]:Xiong shili

我国近现代哲学家。原名升恒,字子真。湖北黄岗人。曾长期在北京大学任教。早年参加 ,后入南京 内学院学 并研究佛学,1922年到北京大学讲佛教唯识学。 期间曾讲学于四川。我国建立后,当选为我国人民 会议代表及我国人民 会议第二、三、四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主要著作有:《新唯识论》(1932)、《破破新唯识论》(1933)、《十力语要》(1947)、《佛家名相通释》(1937)、《原儒》(1956)、《体用论》(1958)、《明心篇》(1959)、《乾坤衍》(1961)等。在北京大学讲唯识学期间,他感到佛教唯识学说过于烦琐而著《新唯识论》,融合儒释,提出自已的唯识学说,后舍佛学《易》,归宗孔子,推崇《易大传》,提出“摄体归用”的主张。《新唯识论》认为 “实体” 非离心外在的实体,名为“恒转”。恒转包含“翕”与“辟”的作用,实体一翕一辟,而有色法(物质现象)与心法(精神现象)。但又说恒转即是本心。他晚年所著《体用论》与《乾坤衍》中,不再讲“境不离识”,而强调“体用不二”,认为实体不是离开现象而独立的,是万物的内在根源,“物质与精神,皆实体之功用”。主张“摄体归用”。熊十力将此种观点托之于孔子,认为《易大传》中所谓乾即指生命和精神,所谓坤即指物质与能力,自称此种学说为“新易学”。

熊十力企图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仍然倾向于唯心主义;晚年虽然肯定现象为真实,但并未接受唯物主义的真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熊十力(1884~1968)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2545.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