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浪漫主义音乐

[拼音]:langmanzhuyi yinyue

[外文]:romantic music

19世纪初至中叶近半个世纪间,发生在欧洲的一种新的音乐潮流和创作风格,它的影响一直延续到19世纪后半叶。浪漫主义一词来源于romance,此字原指流行于欧洲中世纪的英雄史诗和骑士传奇;19世纪初被用来称呼当时兴起的文学运动之后,又被运用到音乐中来。对浪漫主义音乐这个概念,历来有两种对立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整个19世纪的欧洲音乐都可称为浪漫主义音乐,19世纪是浪漫主义音乐的世纪;另一种看法则否定浪漫主义音乐的存在,认为用浪漫主义来概括19世纪欧洲音乐是错误的。这两种看法都有其片面性。过分扩大它的内涵和范围或无视它的存在,都不符合客观历史事实。

概述

浪漫主义音乐,作为欧洲音乐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潮流,有它产生、发展、衰落的过程。浪漫主义音乐的产生,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大陆封建复辟的情势,特别是随后兴起的欧洲资产阶级 运动和民族运动,为这种新的音乐潮流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社会历史土壤。它同发生在文学艺术领域中的浪漫主义思潮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维也纳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时期代表人物的L.van贝多芬,在他的晚期创作中已经显 浪漫主义潮流的征兆。在19世纪10~20 年代拿破仑失败、封建势力重新抬头时期,在德、奥以F.舒伯特、C.M.von韦伯为代表的这种新的潮流和风格终于出现。由于他们的早逝,浪漫主义音乐有待于进一步发展。在30~40年代欧洲 民族运动开始逐步发展和高涨时期,这个任务由F.门德尔松、R.舒曼和早期的R.瓦格纳完成了。几乎与此同时,在七月王朝统治下的法国具有浪漫风格的H.柏辽兹音乐崛起。当时寄居在法国的具有强烈民族意识的波兰音乐家F.F.肖邦和匈牙利音乐家F.李斯特,将这种新的音乐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这一切构成了欧洲浪漫主义发展的鼎盛时期。19世纪50年代以后,欧洲的 运动进入低潮,音乐中的浪漫主义潮流开始衰落,这在R.瓦格纳的后期歌剧创作中已经显露。其后,浪漫主义音乐逐渐走向解体。但是,它的影响在19世纪后半叶的许多作曲家的创作中仍可看到,故也有人称A.布鲁克纳、R.施特劳斯等一批作曲家为后期浪漫派。

特征

音乐中的浪漫主义同文学诗歌领域中的浪漫主义运动有所不同,它缺乏后者所具有的那种鲜明的创作纲领和理论化了的美学主张,也未能形成一个有统一艺术思想纲领的创作集团。然而,作为一种音乐流派,它具有一系列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同浪漫主义文学诗歌的特征之间有许多共同点,同时又具有音乐艺术所独有的特色。这些特征是:

强调个人主观情感的表现

他们强调自我发现、自我表现,内心的 在创作中得到强烈、深刻的表露。甚至带有自我崇拜的倾向。具有启蒙运动精神的古典主义音乐,常常把全人类的命运和前景作为自己所要讴歌的对象,而浪漫主义音乐则把个人的命运和感受视为最重要的内容,音乐有时带有明显的自传性质。浪漫主义音乐中的主人公,常是些充满了想象、憧憬和渴望的人物,然而这一切又总是带有空幻的性质,缺乏明确目标,因而往往陷入一种莫名的忧郁、焦虑和惶惑之中。浪漫主义音乐中常常出现一些孤芳自赏、愤世嫉俗的形象,他们感到生不逢时,时而精神振奋,热情澎湃,时而又陷入感伤、消沉和失望。五光十色的现实生活,通过这种具有浓厚的个人主观情感色彩的棱镜折射出来,它反映了资产阶级 运动发展时期,处于中等地位的市民知识阶层的一种社会心理,对社会生活现状不满,要求进一步解放个性和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

对大自然景物的表现占有愈来愈重要的地位

作曲家在作品中常常把自己的主观心灵同客观的大自然融合为一体,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极为亲切的关系。同启蒙运动时期的古典主义音乐相比,浪漫主义音乐中的自然景物的表现具有更为浓厚的主观感 彩。这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地反映着音乐家本人对社会现实的感情关系。他们对现实环境中的庸俗、卑陋感到厌恶,以音乐创作中的恬静、安谧、清新的另一个世界与之相对置,把自己沉浸到这个幻想的世界里,自我陶醉,在那里寻找现实生活中难以得到的东西。

在音乐中追求民族民间的内容和

本民族的或其他民族的古老民间传说、故事,质朴单纯的民间音乐素材,在他们的创作中占据重要位置,从而使他们的音乐获得了某种清新、质朴的气质和格调。与古典主义音乐相比,浪漫主义音乐在这方面的追求是更加自觉的。这种现象显然同欧洲一些国家日益增长的民族意识有一定联系。虽然某些作品中出现过渲染中世纪封建宗法制度和带有宗教神秘倾向的题材,但这种倾向始终未能成为主流。

在音乐的体裁样式和一系列表现手段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在体裁方面特别重要的是出现了具有浓厚浪漫气质的新的器乐(特别是钢琴)独奏体裁,诸如即兴曲、夜曲、叙事曲、谐谑曲、音乐会用练 曲、幻想曲、各种富于民族民间色彩的舞曲、无词歌等,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带有标题音乐性质的。这些新的体裁为作曲家表现富于浪漫主义性质的感情内容提供了广阔的可能性。声乐艺术歌曲也成为这个时期最富于浪漫气质的体裁,它的发展也体现了音乐进一步要求同诗歌相结合的浪漫主义美学理想。浪漫派作曲家们一方面把一首首相对独立的器乐(钢琴)、声乐作品,在标题内容和音乐素材的总的构思下,联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成新颖独特的器乐套曲或声乐套曲;另一方面又把多乐章的交响曲套曲,在总的标题构思原则下压缩为精练集中的单乐章结构,形成了标题 响诗。这种单乐章的标题 响诗,是浪漫主义音乐的独特产物,它充分体现了打破各艺术门类的界限,使音乐同文学相结合这一浪漫主义美学原则。

为适应新内容的需要,浪漫派音乐家们使一系列音乐表现手段获得了新的表现力。浪漫主义由于强调感情抒发,从而使曲调的表现力加强了,自由、舒展、大幅度起伏的宽阔的歌唱性曲调进入了器乐、乃至交响曲领域,改变了古典主义器乐中往往以动机展开方式为基础的器乐性旋律的面貌。从曲调风格上看,具有质朴单纯的民歌气质的因素明显增强,节奏变得更加丰富了,特别是民间舞曲渗入专业创作之后,节奏的变化更富后弹性,赋予音乐以新鲜的活力。尤其重要的是和声语言中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和声的功能关系网大大扩展;调的转换更加频繁,范围也更加扩大;不协和 的巧妙运用具有了独立的表现意义;半音和声的广泛使用在增强音乐的细微表现力和戏剧性力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在力度、速度这些方面,由于精心的布局和强烈的对比,使音乐更富于震撼人心的力量。特别是在色彩方面,浪漫派 无论是在一件乐器上(如钢琴),还是在庞大的交响乐队上,都发现和挖掘了前人所没有得到过的色彩,使器乐在表现上进一步个性化了。

各国情况

浪漫主义音乐在欧洲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作曲家、甚至同一作曲家的不同创作时期都具有自己的特点;在音乐的题材范围、社会倾向性、乃至艺术风格等又互不相同。

德、奥是浪漫主义文学诗歌产生的故乡,最早提出浪漫主义文艺纲领的集团,出现于18世纪末的耶拿。这种文艺潮流对当时德奥音乐创作的影响,可以在E.T.A.霍夫曼的歌剧《水妖》、H.马施纳的歌剧《吸血鬼》、L.施波尔的歌剧《阿尔鲁娜》等作品中看到。但是由于这些作品内容肤浅,艺术上缺乏独创性,因而在音乐史上并未产生重要影响。19世纪10~20年代,德奥浪漫主义音乐的真正代表人物是舒伯特与韦伯。舒伯特作为浪漫主义艺术歌曲 ,他的代表作是用浪漫诗人缪勒的诗谱写的两部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和《冬日的旅行》。在20年代奥地利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带有浪漫情绪的市民知识分子,成为舒伯特音乐的主人公。他们多半是些寻求幸福而不可得的人,失意的恋爱者,渴望光明和春天的梦幻者,悲哀孤独、穷困潦倒的被社会遗弃的人。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歌曲反映的是舒伯特本人的影子和自白。韦伯可说是浪漫主义歌剧的先驱者。他的浪漫主义倾向主要表现在他对古代中世纪具有某种神秘意味的传说、充满奇幻色彩的神话题材有浓厚兴趣。他的歌剧《欧丽安特》和《奥伯龙》都体现了他在这方面的尝试和追求。而最有价值的是《魔弹射手》(旧译《自由射手》)。这部歌剧也取材于神话传说。但是,它的传说与现实的虚实结合,它的主人公所具有的浪漫 ,它的音乐语言和素材的纯朴的民间气质,以及充满幻奇性和戏剧性的音乐色彩,使这部歌剧成为新歌剧风格开端的标志,对19世纪的歌剧创作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30~40年代德国浪漫主义音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舒曼的音乐中包含着一种在舒伯特、韦伯音乐中所难以见到的新的气质,即对社会现实生活中庸俗 气的批判精神。舒曼在钢琴曲《狂欢节》、《大卫盟员舞曲》、《克赖斯勒偶记》、《升f 小调奏鸣曲》等一系列作品中,塑造了弗洛列斯坦这个形象。他热烈冲动,大胆高傲,愤世嫉俗,豪放不拘。舒曼将这个形象同另一个沉溺于主观幻想,多愁善感,静穆温存的埃塞比乌斯的形象相对置,使二者相互补充,形成自己心目中一对完美的浪漫人物。舒曼为塑造这对音乐形象而找到了独特的自由而多变的音乐语言。他创造的兼有变奏曲、组曲因素的标题性钢琴套曲这一新体裁,是对浪漫主义音乐的重要贡献。在门德尔松的作品中,浪漫主义因素主要体现在对大自然的亲切关系和体验之中。他的《意大利》交响曲、《苏格兰》交响曲、《赫布里底群岛》、《平静的海和幸福的航行》等作品中,都渗透着浪漫主义者所向往的那种主观心灵世界同客观大自然融为一体的意向。在歌剧领域里,继承和发展了韦伯浪漫主义歌剧的是瓦格纳的早期歌剧创作。瓦格纳在挖掘古代神话题材并赋予它以新的现实意义,以及在探索新的音乐表现手段,追求和实现新的歌剧美学理想等方面,都从韦伯的起点上向前推进了一步。这些歌剧虽然都还是采用浪漫主义者们所热衷的、以天主教社会为背景的中世纪传奇为题材,但是,它们同怀有一定 思想的艺术家在40年代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西欧社会现实中的感受和体验不无关系。《汤豪泽》中通过背叛了天主教义而追求个人自由权利的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一个具有叛逆精神的人的悲剧性命运;而《罗恩格林》则通过虚幻与现实相结合的处理手法,曲折地暗示了19世纪中叶一个小资产阶级艺术家的悲惨处境。

浪漫主义音乐的另一块肥沃土壤是法国。从波旁复辟王朝到七月革命后的菲利普王朝这段时期,一股新的文艺潮流冲击着法国。1830年雨果的戏剧《爱尔那尼》上演,标志着一种具有 主义倾向的、对社会现实怀着叛逆精神的浪漫主义文艺的胜利。在巴黎音乐舞台上先后出现的D.F.E.奥贝尔的歌剧《波蒂奇的哑女》、G.罗西尼的歌剧《威廉·退尔》、G.迈耶贝尔的歌剧《恶魔罗贝尔》、E.L.阿莱维的歌剧《犹太女郎》等作品,都是浪漫主义文艺潮流冲击下的产物。法国浪漫主义音乐最突出的代表是柏辽兹。他的许多作品,特别是前期作品,无论从题材内容还是音乐风格上看,都具有独特的浪漫主义气质。柏辽兹在《幻想交响曲》中创造了一个典型的浪漫主义主人公的音乐形象:他充满热烈的 ,渴望爱情和幸福而不可得,失恋后 未成,在梦幻状态中杀死了自己的恋人被判 ,死后置身于群魔狂宴之中。在这荒诞无稽的音乐故事中可以隐约看到不满现状、愤世嫉俗的叛逆者的影子。在根据英国浪漫诗人拜伦的诗谱写的《哈罗尔德在意大利》中,主人公则是一个同社会格格不入、郁郁寡欢、怀才不遇的浪漫人物。作曲家将意大利大自然风光、世态风俗和主人公孤独、愁苦的心绪通过新颖的标题性构思和富于色彩性的音乐语言表现出来。这里无疑渗透着柏辽兹本人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受。

当时活动于西欧的匈牙利音乐家李斯特和波兰音乐家肖邦,对欧洲浪漫主义音乐作出了重要贡献。李斯特的20首《匈牙利狂想曲》,是浪漫主义钢琴音乐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吸取了马扎尔人和吉卜赛人的音乐素材并经过精细的艺术加工和辉煌的演奏技巧创造出来的乐曲,具有浓厚的民间 和色彩,时而粗犷豪放,时而清新柔美,别具一格。李斯特是交响诗这种体裁的创造者。浪漫主义美学要求不同门类艺术之间的互相融合,李斯特的交响诗体现了这种艺术理想。浪漫派文学家V.雨果、A.de拉马丁等人的诗作,成为他构思交响诗标题的来源。这个时期在艺术上最富于个性和独创精神的是肖邦。肖邦音乐的浪漫主义气质特别体现在他的作品(诸如谐谑曲、叙事曲、奏鸣曲、夜曲、前奏曲、练 曲等)中蕴藏着的那种热烈的发自内心的感情内容。它时而汹涌澎湃,势不可挡,时而含蓄温存,亲切委婉,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灵。在波洛奈兹舞曲、马祖卡舞曲等作品中,对祖国的热烈的爱,悲愤的亡国之痛,流亡异国的思乡之情,通过具有浓厚民族风格的音乐语言深刻地表达出来。肖邦音乐中所包含的这种民族素质,大大丰富了欧洲浪漫主义音乐的宝库。

浪漫主义音乐是欧洲近代音乐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阶段。它在扩大和深化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能力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实践,极大地丰富和推进了近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并对19世纪后半叶许多欧洲国家民族乐派的兴起和发展,以及20世纪西方现代音乐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浪漫主义音乐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9972.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