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竹络

[拼音]:zhuluo

用竹篦编织成笼,内盛卵石或块石的水工构件。又称竹笼、竹篓。据《汉书·沟洫志》记载,西汉河平元年(公元前28)东郡(治今河南濮阳)黄河决口已采用竹络堵口。竹络的形式为圆(或椭圆)柱体,直径常在一尺以上,长可达数丈,视用途而有不同。竹笼制作工艺简单,要求竹篦头尾颠倒参差使用,络眼大小视填石直径而定,成六边形。用于筑坝及护岸施工时,常先将竹络置放于指定位置,再充填卵石或块石,层层叠放,拾级而上。要求填石饱满,石料大小搭配均匀。放置于水深流急处的竹络,内部常贯以木桩、竹索、外部加缠竹篦。古代竹络广泛应用于修筑河工建筑物,如丁坝、堤防、护岸、海塘,以及水工建筑物中的分水坝、导流堤、溢流堰(见图)等。都江堰竹络的运用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竹络的优点是易于施工,就近取材方便,竹络修筑的工程地基适应性强;缺点是竹篦易朽,需经常更换,适用于临时性工程。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竹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7897.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