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阿拉曼战役(介绍,起因,过程)

阿拉曼战役介绍
阿拉曼战役是二战北非战场上,由德国轴心国司令埃尔文·隆美尔指挥的非洲装甲团与英国将军伯纳德·蒙哥马利领导的英国联邦军在埃及阿拉曼的一场战役。战争以英国领导的盟军的胜利而结束。
这场战役的胜利彻底扭转了北非战场的局势。盟军在阿拉曼的胜利摧毁了纳粹德国和意大利王国占领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和占领战略中东的希望。这场战斗结束了非洲装甲部队的进攻。这场战斗结束后,轴心国转向战略撤退,进入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和瓜岛战役同时成为联盟战略反攻的开端。
阿拉曼战役的起因

阿拉曼战役全过程

1942年7月,包括非洲军团、意大利和德国步兵和机械化部队在内的非洲装甲部队在埃尔温·隆美尔将军的领导下深入埃及,威胁到英国军队穿过苏伊士运河的重要补给线。隆美尔的补给线过长且无人支援,大量盟军增援部队即将到来,他决定进攻盟军,尽管他的部队尚未集结。
1942年8月30日,进攻阿拉姆·哈法的德军被击败,因此非洲军团开始准备蒙哥马利发起的反击。经过六个多星期的集结,该集团的第八集团军已准备好进攻。蒙哥马利指挥20万人和1000辆坦克袭击非洲团的10万人和500辆坦克。

阿拉曼战役全过程

阿拉曼战役的过程
1942年6月,蒙哥马利中将担任英国第八集团司令,并声称发动袭击将德国和意大利军队驱逐出北非。战役开始前,英国第八集团军(195000名士兵)从北向南向阿拉曼地区发动进攻,试图在前线北段与主力进行大规模突袭。首先,第30集团军突破了敌人的防线,然后第10集团军进行了广泛的突袭,以消灭德国和意大利军队在沿海地区的主力;第十三集团军在前线南段进行了辅助突袭。德国和意大利军队(超过10万人)试图通过坚固的防线阻止和摧毁英国的进攻,这条防线将立足点环的防御和在大片地区埋设结合起来。
1942年10月23日晚,英军在阿拉曼地区集中了1000门野战炮和中型火炮,这是沙漠战争中规模较大的火炮准备工作。这是一门25磅的榴弹炮。
1942年10月23日晚上,英国军队发动了一次进攻。首先,准备炮火,然后步兵攻击敌人的前沿阵地。在进攻的主要方向上,澳大利亚第9师、英国第51师、新西兰师和陆军第30师的南非第一右翼师起初进展顺利。在越过敌方前线后,他们迅速打开了进入雷区的后续装甲部队的通道;左边的印度第四师受到敌人顽强抵抗的阻碍。24日凌晨2时,第十军第一装甲师和第十装甲师接到命令,从已开通通路的雷区进入战斗。同一天,第一装甲师只有少数部队通过雷区。

阿拉曼战役全过程

25日凌晨,新西兰师在雷区开辟通道后向西南推进,遭到德国第15装甲师的袭击。26日,澳大利亚第9师进攻并占领了前线北端的一些德军阵地,向海岸推进,威胁到德国第164师的一侧,击退了德国第15装甲师的反击。在援助方向上,第十三集团军对德国防线南部发动了进攻,但被德国雷场和炮火封锁。
24日上午,第13军第7装甲师、第44步兵师和第50步兵师在穿越第一个雷区后,再次发动攻击,被德军火力阻断。
几天的激烈战斗导致双方损失惨重。26日,隆美尔在确定了英军的主要进攻方向后,开始将第21装甲师转移到北线。英国的袭击被挫败,袭击于27日暂停;第七装甲师北移,加强主攻方向力量;第十三集团军的其他部队暂时占据了防御阵地,仅使用小型部队和大炮打击来遏制敌人。26日,所有运往非洲的意大利油轮均被英国海军和空军击沉,使得德国装甲部队无法组织大规模反击。
29日,澳大利亚第9师和英国第9装甲旅向海岸挺进,被德国军队击退。第21装甲师是从南线调来的德军主力,它向北海岸移动,试图阻止英军沿着公路向西推进。蒙哥马利随后改变了计划,决心在瑶子岭以北的德军薄弱防御区取得重大突破。12月31日,澳大利亚第9师进入沿海地区,阻止了德国第164师的撤退。德国第21装甲师和第90轻装甲师组织了反击,但收效甚微。到目前为止,只剩下200多辆德国和意大利坦克,800多辆英国坦克没有在前线北段投入战斗。

阿拉曼战役全过程

1942年11月初,美国坦克M4“Sherman”准备与德国非洲军队联系。11月2日凌晨,英国军队发动了新的袭击。炮兵准备完毕后,第151、152步兵团和第9装甲旅发起了一次冲击,遭到德国陆军的顽强抵抗。第一装甲师立即投入战斗,第二天晚上突破了德国第15和第21装甲师的联合点。
第四、第十、第七装甲师和第四印度师于当天上午紧随转折点向纵深进攻。其余的德国第15和21装甲师作出了反应,但大多数坦克被空袭摧毁。在沿海地区,第164德国师的其余部分被第9澳大利亚师一扫而空。隆美尔命令德国和意大利军队撤出。6日,英军因下雨停止追击,战斗结束。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如懿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阿拉曼战役(介绍,起因,过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如懿;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605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