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春秋时期名字起源(历史、政治)介绍

春秋时代通常指的是我国东周前半段的历史阶段,即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的历史时期,历史被称为“春秋时期”。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的重大事件用年、季、月、日记录下来,把春、夏、秋、冬的四季分一年记录下来,所以把这一编年史简称为“春秋”。

春秋期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移到东周的那一年,即公元前476年(周敬王414年)停止,战国前的295年。据说公元前453年,他停止了韩国、赵、魏灭智。据说停在公元前403年,3家升职了。
名称的起源
鲁国史官将当时各国报道的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按春、夏、秋、冬的四季记录,概括起来,这一编年史被称为“春秋”。孔子根据鲁国史官编撰的《春秋》进行整理修订,成为儒家经典之一。
《春秋》记录了鲁隐纪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14年(前481年)的242年大事。记载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几乎相当于客观历史发展时期,历代史学家将“春秋”这一书名作为历史时期的名称。为了便于叙述,春秋期始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移到东周的那一年,公元前476年(周敬王44年)的战国前停在295年。
历史
春秋时代周王势力减弱,诸侯群雄之争,齐桓公、晋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庄王相继称霸,史称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闾、越王勾践)。
从东周开始,周朝由强转弱,王室日益衰微,大权旁落,各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繁。小大名国相继合并,强大的大名国局部统一。
春秋中期,出现了相对和平的时期。由于各国都疲于战争,必须休养,所以在公元前546年14个国家参加的第二次“停兵会”上达成一致,战火暂时熄灭。但是,在这期间的长江流域,吴、楚、越三国之间多次爆发了霸权之争。随着春秋后期牛耕的普及和铁制农具的应用,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私人田的开发和井田制的崩溃这样严重的社会变化。在一些诸侯国内部,贵族势力变强,开始与国君争夺权力。新兴的诸侯大国虽然前后获得了霸者的地位,但实际上等同于继承周王室王朝的共主。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合作在晋阳打败智氏,之后逐渐分割晋国,自己创立了各自的国家。是有名的“三家分晋”。公元前379年齐国田氏代替姜姓成为齐侯,成为“田齐”。于是,七雄并立,互相争夺霸权的时代到来了,春秋时期向着战国时期发展。
根据史书记载,春秋二十四年间,三十六个君主被臣下和敌国杀害,五十二个诸侯国被消灭了。大大小小的战事有四百八十次以上,诸侯的朝任和同盟会有四百五十多次。鲁国朝王三次,聘四次。
政治
诸侯国的区分
东周前期也称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是我国历史上首次形成全国性大分裂的时期。历史学家一般把“三家分晋”作为春秋时代结束和战国时代的开始[2]。公元前770年平王东移,东周王朝建立。然而此时,周已达到衰弱的极点,统治范围不到六百里,各诸侯国纷纷称雄,不见周王,统率诸侯的权利也名符其实地消失了。在此期间,全国共分为大小一百多个诸侯国,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齐国、晋国、宋国、陈国、郑国、卫国、鲁国、曹国、楚国、秦国、吴国、越国、燕国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晓峰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春秋时期名字起源(历史、政治)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晓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559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