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秦朝时期是怎么计时的 秦朝计时漏壶的介绍

日晷和圭表一旦遇到阴天和夜晚就失去了能,诞生了一款无论白天还是夜晚都能测量时间的水表。这是漏刻。漏就是指漏壶。刻就是指刻箭。箭是附有时间刻度的尺子。漏刻是通过将水倒入壶中,利用水平衡滴漏原理观测壶上刻有箭的数据来计算时间。作为定时器,与计时表相比,一般使用漏点。在秦朝,设置了“太子率更令”,专门负责漏的管理,为王家报时服务。
当时的计时道具被称为“漏壶”和“漏刻”,是利用水滴计量的仪器,只有门第好的家才有。其外形大致为壶型,中间插入有刻度的标杆,在标杆下面用小木片支撑。人们往壶里装满水,像花盆一样把嘴张开,流一滴水。或者让水一滴一滴地接到水壶满为止。插入壶中的杆随着水位的上升而上下浮动,不同位置的刻度可以表示不同的时间。

漏指的是计时用的漏壶,所谓时间是指划分一天的时间单位,通过漏壶的浮矢来测量昼夜的时间。最初,发现陶器中的水从裂缝中一滴一滴地漏出来,专门制造留有小刻的漏壶,向漏壶注入水后,水从壶中流出,再从另一个容器中收集漏出来的水,这个容器上有标记的箭棒,相当于现代时钟显示时间的钟竹木参天。容器盖的中心开了个小刻,箭棒从盖子的孔中飞出来,这个容器被称为“矢壶”。
随着矢壶里收集的水的增加,木块支撑着箭棒慢慢浮起,古人从盖子的孔里看到了箭棒的标志,就知道了具体的时间。漏的计时方法分为两种:漏水型和受水型。排水是独立的计时系统,只借水的运动。
之后,古人发现,如果壶内的水多,流水快,水少,流水慢,影响测量时间的精度。因此,在漏水壶中再加上一个漏水壶,在水从下方流出的同时,漏水壶的水从上面不断地补充到下面的漏水壶中,从下面漏水壶内的水均匀地流向人矢壶,可以得到相对正确的时间。

秦已经12点了,名字都很好,它们和你熟悉的十二生肖和现在24小时的对应关系如下:
鸡鸣丑01:00—02:59
平旦寅03:00-04:59
日出卯05:00-06:59
用餐时间07:00—08:59
莫(暮)食巳09:00-10:59
日中午11:00-12:59
日失(商品)未13:00-14:59
下市申15:00-16:59
日酉17:00-18:59
牛羊狗19:00-20:59
黄昏亥21:00—22:59
订书机23:00-00:59
另一个时点的名称来自天水放马滩的《日书·生子》,它是16个时点:平旦、日出、夙食、莫(暮)食、日中、日西中、昏迷、日下则、日未入、日入、黄昏、夜莫(暮)、夜未中、夜过中、鸡鸣。
在我国古代,还有一种类似于漏构造原理的计时工具,诸如称量水、测量时间的秤漏、将沙子换成水的沙漏等。但是,我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最广泛应用的计时装置仍然存在漏。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晓峰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秦朝时期是怎么计时的 秦朝计时漏壶的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晓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965.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