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刘伯姬人物生平个人介绍

近日,随着电视剧《秀丽江山之长歌行》的热播,活泼可爱、重情重义的刘伯姬给很多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刘伯姬是个怎样的人?刘伯姬有哪些故事呢?下面带着这些问题,跟随小编看看吧!

刘伯姬(公元前2年---公元30年),生于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南阳蔡阳(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西南)人。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刘启的七世孙。父刘钦,西汉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南顿)县令,母湖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大富豪樊重之女。

人物生平

伯姬兄妹6人,长兄刘縯、次兄刘仲、三兄刘秀(东汉光武帝),长姊刘黄、次姊刘元。在排行中刘秀居五,伯姬居六为小妹。父母去世后,刘秀9岁、伯姬4岁,由叔父刘良将他们从南顿带回南阳白水乡(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南)抚养成人。

西汉末年,国势日衰,王莽篡政,横征暴敛,灾麦连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新莽地皇三年(公元22年)伯姬的大哥刘縯、三哥刘秀和新朝宗卿师(掌握宗室子弟训导的官)李守之子李通、李轶三兄弟也揭竿而起。他们联合绿林军,袭兰乡、克宛城、战昆阳、破武关,终于推翻了新莽,建立了东汉王朝。

在这一重大历史变革中,刘伯姬虽系一贵族秀女,却也表现出了大智人勇的英雄气概。汉军舂陵起兵后,连连取得胜利,都统刘縯灭莽心切,头脑澎涨,不顾敌众己寡的现实,不听邓禹等人的劝阻,自作主张力攻宛城(今南阳)。结果在小长安村(今河南南阳只南)遭到新莽南阳郡守甄阜、都尉梁场邱、偏将军陆智的伏击。

战场杀声连天,无数汉军将士和眷属倒在血泊之中。刘仲战死,抚养刘秀、伯姬长大成人的婶母(刘良妻)和她的几个孩子阵亡,汉军大败。刘秀、伯姬兄妹同骑一马向外突围,正行间,见一队官兵正枪挑自己的二姐刘元和两个尚不懂事的外甥女。目睹亲人惨遭杀害,刘秀立即拔出剑来,要与故人拼杀。

在此千钧一发之际,伯姬急喊道:“三哥,三哥!你冷静冷静。千仇万恨以后图报,我们不能都死。死了谁还报此血仇!”听了小妹的呼声,刘秀才强咽热泪,喊声:“二姐!”跃马冲出了重围。

虽然亲眼目睹亲人的离去,自己更是深受险境,但是刘伯姬没有丝毫的畏惧,没有丝毫的犹豫,她在生死关头仍旧以刘秀的安危为先。哪怕身处瞬息万变的战场,她依然表现出刘氏家族不怕牺牲的热血,怎不令人敬佩?

汉军退到棘阳,全城一片哭声。原来万马,所剩不过千余,且置于甄阜十万大军包围之中,前途未卜。为图生存,兴汉室,刘縯、刘秀、邓禹等接受了李通的建议,亲往平氏县宜秋镇(今河南唐河县东南)找王匡、王常领导的绿林军谋联合。

此时悲痛中的刘伯姬,百思不解地反问自己:官军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威慑力?我军又为什么一击即溃?

经过一再苦思冥想, 刘伯姬决定亲自动手给汉军绣四面大旗,以激励将士前进。于是,她从自己准备做嫁衣的布料中选了四面黄锦旗而,选配了五色彩线,擦干眼泪绣了起来。时值腊月 3日那天,联合大军出征前,刘伯姬跑上点将台,亲手将四面黄绢大旗献给了大哥刘縯。

刘縯一见高兴万分,连呼:好妹妹!好大旗!将士们一看前有朱雀旗,后有玄武旗,左有青龙旗,右有白虎旗,每个旗中还都绣了个斗大汉字,即时全场沸腾,士气大振。

第二天是大年初一。天刚亮,汉军与绿林军组成的义军按照邓禹“反客为主”的作战计划,一场义军对莽军的反包围战打响了。此刻守在棘阳空城中的刘伯姬,一面组织老弱残兵守城,一面派人将战鼓抬上城头,擂鼓助战。义军越战越勇,莽军听到战鼓声惊魂失魄四处逃命。

战斗结束,敌降者达4万之多,棘阳一战不仅为死难的义军将士报了血仇,也大大动摇了新莽王朝的基础。昆阳(今河南叶县)之战后,刘秀以破虏大将军、武信侯之名带兵北渡黄河,和收编了河北铜马等农民起义军,更始三年(公元25年)四月在高邑(今河北柏乡北)即皇帝位,改元建武。

建武二年(公元26年),刘秀追封二姐刘元为新野长公主,封大姐刘黄为湖阳长公主,封小妹伯姬为宁平(今河南郸城宁平镇)长公主,封李通为固始(今河南淮阳西北柳林集)侯,拜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的国家财政收支,为九卿之一)。约公元23年,刘伯姬与李通婚。

尽管经受了无数的磨难,几次濒临生死之间,刘伯姬依然不改初心地爱慕着李通,这份情谊怎么不令人动容呢?幸运的是,约公元23年,刘伯姬与李通婚。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晓峰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刘伯姬人物生平个人介绍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晓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663.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