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太康之治产生的历史背景介绍,太康之治的过程

太康之治是司马炎统一全国后出现的一个经济繁荣时期,历时十年。晋朝建立时内忧外患,既有孙吴威胁,又有曹魏势力的阴影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司马炎励精图治,开创太康之治。
曹魏咸熙二年(265),司马昭病死,司马炎继承了相国晋王位,掌握全国军政大权。不久,曹魏皇帝曹奂禅位于司马炎。司马炎登上帝位,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并改元泰始。晋王司马炎成了晋武帝。
这时的晋武帝心里并不轻松,他很清楚,虽然他登上王位宝座,但危机仍然存在。从内部看,司马炎的祖父、父亲为了给司马氏家族夺取帝位铺平道路,曾经对曹操以后的曹氏家族以及附属势力进行了残酷的屠S,这件事所造成的阴影仍然横亘在当时人的心中。从外部看,蜀汉虽平,孙吴仍在,虽说此时的东吴已不足以与晋抗衡,但毕竟也是一个不小的威胁。
内忧外患,促使晋武帝明白,要想巩固z权,进而完成吞并东吴、统一我国的大业,就首先要强固统治集团本身的凝聚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采取怀柔政策。为此,晋武帝在即位的第一年,即下诏让已成为陈留王的曹奂载天子旌旗,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上书不称臣。同时又赐安乐公刘禅子弟一人为驸马都尉,第二年又解除了对汉室的禁锢。这不但缓和了朝廷内患,尤其是消除了已成为司马氏家族统治对象的曹氏家族心理上的恐惧,而且还安定了蜀心,进而赢得吴人的好感,为吞并东吴取得了主动权。

为了尽早地使国家从动乱不安的环境中摆脱出来,为统一奠定牢固的基础,无为与宽松政策成了西晋之初的立国精神。这种立国精神,在国家的各种领域中充分地体现出来。
泰始四年(268年),晋武帝诏书中明确指出:“为永葆我大晋的江山,现以无为之法作为统领万国的核心。”同年,又向郡国颁下5条诏书:一曰正身,二曰勤百姓,三曰抚孤寡,四曰敦本息末,五曰去人事。
当年,曹魏王朝的奠基者曹操继东汉的动乱政治之后,为了安定人心,恢复国力,曾实行了比较宽松开放、节俭求实的治国方略。但到了曹丕统治时期,政治渐趋严厉,社会风气亦,曹操当年的风范已不复存在。皇帝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往往不断把强大的物质重负转移到百姓的身上,而长期的战乱更使百姓在惨淡的生计之外,还在心理上增添了一种恐惧与疲惫之感。在这种情况下,晋武帝反其道而行之,提出无为而治的强国方略。
西晋开国至太康年间,经济发展迅速,确实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国家。据史学家干宝说:当时牛马在野外随便放牧也不用担心被人牵走,人们居住的地方,大门常常开着。相遇了就像亲人一样和谐。如果你没吃了,随时有人会救济你,幸福指数满满。
但是,在晋武帝的带头提倡下,朝廷里的大臣把摆阔气当作体面的事。于是在太康时期,炫富、比富之风在社会上很流行。与此相匹配的是好逸恶劳和没有进取精神。他们懒散不爱走路,做事漫不经心,不思进取,连穿衣服也选择宽松的式样。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晓峰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太康之治产生的历史背景介绍,太康之治的过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晓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411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