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郏县

①秦置,属颍川郡。治所即今河南郏县。西晋属襄城郡。 北魏改为城县。 北宋复改郏县, 属汝州。崇宁四年 (1105) 属颍昌府。后复改为郏城县。②元大德八年 (1304) 复置,属汝州。治所即今河南郏县。以古郏邑为名。清属汝州直隶州。民国初属河南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中部。属平顶山市。面积737平方千米。人口56.2万。辖6镇、8乡。县人民 驻城关镇。春秋为郏邑,先属郑,后属楚。战国属韩。《左传》昭公元年(前541年):“楚公子围使公子黑肱、伯州犁城犫、栎、郏”;昭公十九年:“令尹子瑕城郏”,皆即此。秦置郏县,治今郏县县城,属颍川郡。东汉、三国魏仍属颍川郡。晋属襄城郡。北魏改名为峡城县,太和十七年(493年)置龙山县,治今郏县东南。北齐废峡城县。隋开皇初改龙山县为汝南县,开皇十八年(598年)又改名辅城县。大业二年(606年)移治今郏县县城;四年改辅城县为郏城县,属襄城郡。唐属汝州。北宋改称郏县,属颍昌府。蒙古至元三年(1266年)废郏县入梁县。元大德八年(1304年)置郏县,属南阳府。明、清属汝州。1913年属豫西道,1914年属河洛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许昌专区,1969年属许昌地区,1986年改属平顶山市。地处伏牛山前平原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北汝河自西北向东南流经西南边缘和南部,其支流有肖河、蓝河、青龙河等。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以小麦、玉米、甘薯、烟叶为主,特产优种牲畜“红牛”、“大尾寒羊”和名贵药材“全虫”。矿产以煤为主。有采煤、水泥、轴承、磨料磨具、耐火材料、金刚砂、陶瓷、铸造、纺织、玉雕、制革、服装等厂矿。洛界公路斜贯全境,郑南西线公路经过中部。古迹有三苏坟、太朴遗址、文庙大成殿、红石坊、谒主沟钧窑遗址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郏县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3915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