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苏轼为何葬郏县,苏轼葬郏县的原因

苏洵、苏轼、苏辙在散文创作上成就极高,均位列“唐宋八大家”,千百年来,他们的文学作品一直为后人所传诵。苏东坡老家在四川眉山,但之后客死常州。然而,他并没有归葬四川老家,也没有安葬在常州,而是选中河南郏县作为“归宿”。这是为什么?

三苏墓园:是处青山埋忠骨

距河南郏县县城约23公里,茨笆乡苏坟村东南隅有座三苏园,三苏坟便在园内。这里背靠嵩山奇峰,面临汝水旷川,风景秀丽。

三苏园景区由三苏坟、三苏祠和广庆寺三部分组成。在苏轼安葬郏县前,广庆寺就已存在。苏轼葬于此地后,“寺因坟而大显”,寺僧守护苏坟。

三苏坟位于广庆寺东北方向300多米,坟院坐北面南,门楼里矗立着一座石牌坊,上面刻着苏轼“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的诗句。三座墓冢由东北向西南“一”字排列,东北第一座墓为苏轼墓,中间为苏洵衣冠冢,西南为苏辙墓。

每座墓冢高约两米,冢前均设有石案、石供、石碑,石案正面浮雕有莲花、马、鹿等装饰图案,墓碑上分别刻有“宋东坡子瞻苏先生墓”、“宋老泉苏先生墓”、“宋颍滨子由苏先生墓”。

景区工作人员告诉河南商报记者,公元1101年,苏轼病死于常州,遵照他的遗嘱,苏辙、苏轼的幼子苏过将其葬于郏县。

公元1112年,苏辙在许昌去世,其子依嘱将他葬在苏轼身边。元代,郏县县尹杨允在苏轼、苏辙两座坟墓之间为苏洵建造了衣冠冢,因此称“三苏坟”。

千古疑团:苏轼为何葬郏县?

三苏园里有500多株柏树,让整个墓园郁郁葱葱。奇特的是,园内所有柏树都向西南倾斜。景区工作人员说:“园内的柏树都是元、明、清三个朝代种植的,无一例外都向西南方向长,传说是在遥望四川眉山‘三苏’的老家。”

据记载,苏轼老家在四川眉山。公元1101年,他客死江苏常州。古人讲求忠孝两全,人死后大都会归葬故里,苏辙《卜居赋》里也说:“念我先君,昔有遗言;父子相从,归安老泉。”而苏轼、苏辙兄弟俩,却最终将离老家几千里的郏县作为归宿,令人不解。

查询苏轼的生平发现,苏轼似乎跟郏县没有过交集,而二者能够联系在一起的,应该是苏轼生前曾被贬谪到汝州当一个团练副使。

公元1084年,苏轼在赴任途中,向皇帝上一封《乞常州居住表》称,他赴任途中,全家都得了重病,一个儿子夭亡了,路费也用完了,此时离汝州还有很远,希望能让他在常州居住。后来,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苏轼没有到汝州就任。

苏轼遗嘱:死后葬我嵩山下

史料记载,苏轼葬于郏县,是苏辙一手操办的。苏辙写的《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中说:“公始病,以书属辙曰:‘即死,葬我嵩山下,子为我铭。’”

从地理位置上看,郏县小峨眉山位于许(昌)洛(阳)古道上,是苏轼进京办事的必经之地。因此有人认为,苏轼是看中了这片山水之地。

苏轼在《别子由三首兼别迟》中写道:“先君昔爱洛城居,我今亦过嵩山麓。水南卜筑吾岂敢,试向伊川买修竹。又闻缑山好泉眼,傍市穿林泻冰玉。遥想茅轩照水开,两翁相对清如鹄。”表达了对这块土地的向往之情。

也有学者认为,苏轼遗嘱“葬我嵩山下”的主要原因,是当时苏氏子孙多散居在郏城、汝南、颍昌、斜川等地,离现在的郏县较近。我国苏轼研究学会理事刘继增认为,苏轼葬郏的根本原因,是他认为嵩山南麓小峨眉山“土厚水深”,是理想的安葬地。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妙手文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苏轼为何葬郏县,苏轼葬郏县的原因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妙手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19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