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隋唐时期道教的发展历程

隋唐时期,尤其是唐代,是我国道教全面繁荣发展的时期之一。隋皇朝建立之初,隋文帝对道教加以扶持和崇奉,使道教有所发展。
在唐皇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中,道教始终得到扶持和崇奉,道教地位处于儒教和佛教之上,居三教之首。道教教主“老子”不仅被尊为唐宗室的“圣祖”,而且先后被册封为“玄元皇帝”和“大圣祖高上金厥玄元大帝”,事实上已成为道教的至高神和唐皇朝的护国神,道教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尊崇。
唐皇朝攀附老子姓李,尊老子为“圣祖”,自称老子的“圣裔”。

唐初和唐玄宗时期,更把《老子》的清静无为思想作为治国的理论依据之一,对唐初的繁荣和唐玄宗的“开元之治”都曾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唐皇朝抬高道教地位,规定道教的序位在佛教之前,用道教来抑制佛教势力发展的政治策略。
唐代崇道以崇奉老子为核心,当时不仅老子被推到至高无上的尊位,而且《老子》一书亦被尊为《道德真经》,成为道教的首经,也成为王公大臣和贡举人必读之书。道家的庄子、列子等均被尊为“真人”,其著作被尊为“真经”。唐玄宗亲自注疏《道德真经》,颁之全国,令士庶家家习读,使《道德真经》得以广泛的传播。
由于唐皇朝的倡导,唐代研究老庄的思想的风气盛旺。王公大臣及儒生、道士纷纷研究和注疏《老子》《庄子》,据不完全统计,隋唐时仅道士注疏笺解《老子》即近三十家,其他受老庄思想影响的理论著作也很多,如通玄先生的《道体论》,司马承祯的《坐忘论》,等等。

唐代佛教禅宗的形成和发展,也受到老庄思想的影响。
隋唐是对道教理论研究的兴盛时期,他建立了较为系统的理论体系,“重玄”哲学思想的形成,即是这一时期的产物。隋唐对道籍的整理和研究亦较重视,隋皇朝设立玄都观,研究三教之学,整理道教教义,当时所编的《玄门大义》,体系已较完备。唐代对道籍继续加以收集和整理,唐玄宗于元年间收集道书,汇编成藏,名《一切道经》,道籍成藏始于唐。
道教仪法在南朝陆修静时已初具规模,唐代道士张万福、张承先和唐末五代的杜光庭等对道教科仪、经界法箓传授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增删,使其更趋完备。唐以后的道教仪法基本上以唐代仪法为准则。
隋唐道教炼养术有较快的发展,司马承祯的《服气精义论》《修真精义论》等均是当时著名的修炼理论,其他类似的著作还很多,这对推动炼养术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由于唐代诸帝大都相信服用金丹可以长生延年,不惜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命道士制炼金丹,使金丹术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而后金丹术又慢慢由外丹向内丹转变,唐末的吕洞宾、钟离权等成为后来内丹派的祖师爷。

道教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塑、文学、建筑等在唐代亦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唐玄宗时的《霓裳羽衣曲》《降真名仙之曲》《紫微送仙之曲》以及《紫微八卦舞》等,是在唐玄宗授意下创作、在太清官祭献老子时所演奏,具有皇家宫廷的艺术水平。
唐代一些帝王命画家绘画道教神像,如吴道子所画老子像的刻石,扔流传于今,敦煌仍保存有唐代的道教壁画。唐代对道教绘画艺术做出了贡献。
唐代以前,道观中的神仙塑像甚少,唐玄宗命全国各大宫观皆塑老子像,并在太清宫塑玄宗像立于太上老君之侧,自此道教宫观中供奉雕塑的神像逐渐盛行起来,促使道教雕塑艺术的发展。高宗、玄宗等亲作青词、表章供道士祭献和祈祷时用,大臣、文人也都纷纷效仿,提高了道教文学水平。
自南朝道教宫观制度形成后,道教宫观逐渐增多,到唐代,道教宫观几乎遍及全国,宫观建筑规模宏大不在少数,如太清宫、太微宫、紫微宫等主要供奉太上老君的宫观,其规模与皇家的殿堂相比拟,对以后道教宫观的建筑规模和建筑艺术都有直接的影响。
由于唐代帝王的尊崇,使道教艺术发展并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道教在唐代是道教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以后的发展有着广泛的影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晓峰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隋唐时期道教的发展历程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晓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81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