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海韭菜


药材名称:海韭菜

名称出处:《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

概况

异名:那冷门(藏名)。

基源:为芝菜科水麦冬属植物圆果水麦冬的全草、果实。

原植物:圆果水麦冬Triglochin ritimum L

形态:多年生沼生草本,高20~30cm。根状茎粗壮,垂直向下,斜生或横生,有多数须根。茎基部膨大。叶基生,线形,下部半圆柱状,宽约2mm,上部稍扁平,基部增宽成鞘,宿存。密集的穗形总状花序顶生,长10~20cm,花葶直立,高5~60cm;花梗长约1mm,花后稍延长;花小,黄绿色,具短柄,无苞片;花被片6,卵形,鳞片状,排列成2轮,外轮3枚宽卵形,内轮3枚较狭;雄蕊6,与花被对生,几无花丝;心皮6,花柱缺,柱头羽状。果实长圆形,具纵沟,成熟后6瓣裂。花期6~7月。(图见《我国高等植物图鉴》.第5册.16页.图6861)

生境与分布:生于河边湿润沙地、沼泽草甸、浅水中或海边及盐滩上。分布于我国东北、华北、西北、山东、西南等地。

生药

采集:6~7月采收全草,洗净,切段,晒干。9~10月采收果实。

化学性质

幼果、花、成熟果、茎、叶均含氢氰酸,以及痕量的乙醛和乙醇,叶又含哌啶酸-2(Pipecolic acid)。花中分出葡萄糖氰甙称水麦冬甙(Triglochinin),水解产生水麦冬酸(Triglochinic acid),即2-丁烯-1,2,4-三羧酸[1]。含有氨基酸[2],另外还有叶下珠甙(Dhurrin)(1),紫杉叶素(Taxiphyllin)(2)、Isotriglochinin[4,3]。

参考文献

[1] 中药大辞典.下册.上海人民出版社,1977:1941。[2] CA 1981;94:188668s。[3] Phytochemistry 1979;18(7):1137。[4] J Chro togr 1979;177(1):157。

药性

性味:①《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果实:淡,温。”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全草:甘,平。”

归经:《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入肺、胃、肾三经。”

主治:①《青藏高原药物图鉴》:“果实:滋补,止泻,镇静。治眼痛。”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全草:清热养阴,生津止渴。”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2g。

临床应用

方选和验方: ①《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高热伤阴(脱水),面赤,舌绛,烦躁,肢冷,自汗,脉微欲绝:海韭菜、玉竹、白薇、白芍、牡蛎。水煎服。” ②《高原中草药治疗手册》:“治脾虚泄泻:海韭菜籽、党参、香青、老鹳草。水煎服。”

单方应用:《全国中草药汇编》:“治阴虚潮热,胃热烦渴,口干舌燥:海韭菜6~12g。水煎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付奕萱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海韭菜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付奕萱;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27855.html

赞一下 ()

评论 期待您的神评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