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三纲五常的发展演变史

我们经常在小说或电视剧中看到“三纲五常”,这个词来源于儒家思想。作为我国的重要思想之一,了解其相关文化也非常重要。让我们来看一看。
三纲是什么意思
这三纲是指国王是大臣,父亲是儿子,丈夫是妻子的原则。这里的“大纲”意思是树立榜样。
五常是什么意思
五常指的是仁、义、礼、智、信。
三项基本原则和五项基本原则的形成和发展

“三钢”、“五常”一词来源于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春秋繁录》。然而,作为一种道德原则和规范内容,它起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过君臣、父子、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孟子进一步提出了“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妻不同,子女长辈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德”道德规范。董仲舒根据其“阳尊阴轻阴”的理论,进一步发挥了五德的概念,提出了三项基本原则和五常法。
董仲舒认为,在人际关系中,君臣、父子、夫妻之间存在着一种固定而永恒的关系:君王为主,大臣为辅;父亲是主,儿子是奴隶;丈夫是主,妻子是奴隶。也就是说,所谓“君为臣民,父为子,夫为妻”。董仲舒还认为,仁、义、礼、智、信五项原则是处理君臣关系、父子关系、夫妻关系、上下级关系的基本原则,政治家应予以足够重视。
三项基本原则和五项常任原则从董仲舒开始,与朱子完成。然而,董仲舒没有同时提到“三个纲要”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他第一次提到他们是东汉末年的儒家学者马荣。这种结合意味着封建思想家最终将封建原则与处理它们的道德原则结合起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政治伦理体系。
宋代,朱子发展了“天理说”,将“三主”、“五则”与“天理”联系起来。他认为,三大基本原则和五大永恒原则是天理的扩张,是社会规范中体现的“天理”的自然产物,是协调社会关系的永恒灵丹妙药。到目前为止,朱熹的“一理一差”理论已成为社会生活秩序的规范。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三纲五常指的是什么 三纲五常的发展演变史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8995.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