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富春山居图》被一分为二的历史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画家黄公望于1350年创作的纸本水墨画,是我国传世十大名画之一。黄公望由其弟正熙(无用师)所绘,几经易手,分两期死于“焚画葬”。上半卷《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下半部:无用师卷,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富春山居图首尾一分为二
《富春山居图》完成后,黄公望将此图题词赠与全真教同门郑樗(字无用),此图有了第一任主人。从那时开始。它在世界600年的历史中跌宕起伏。画此画之初,无用上人“顾虑有巧取豪夺者”,可惜,他的话是真的。
明成化年间,《富春山居图》传给书画家沈周。沈周把画交给朋友请他题跋,没想到朋友的儿子起了坏心眼,偷偷卖了画,说是偷来的。沈周捶着胸口,跺着脚哭了起来,后悔也来不及了。千辛万苦得来的《富春山居图》,如今只是脑海中的一段回忆。 背摹了一幅《富春山居图》。

沈周失去了真迹之后,便如石沉大海,好久都没有音讯。嘉靖年间,安绍芳成为“富春山居图”的新主人。隆庆四年,被无锡画家谈志伊得之。
万历二十四年,《富春山居图》为董其昌(晚明最杰出的书画家)购得。董其昌晚年卖给了宜兴藏家吴正志,清顺治年间又传给他的孙子吴洪裕。吴洪裕极为喜爱,恽南田《瓯香馆画跋》中记:吴洪裕于“国变时”置其家藏于不顾,惟独随身带了《富春山居图》和《智永法师千字文真迹》逃难。
吴洪裕临终时,要焚烧《富春山居图》和《千字文》,“焚以为殉”,给自己殉葬。吴氏死后,其家人先烧了《千字文》,次日烧《富春山居图》。千钧一发之际,就在国宝即将燃烧之际,人群中突然跳出一人,“疾趋焚所,起红炉而出之”,惊魂未定地救下了这幅画。他是吴洪裕的侄子,名字叫吴静庵(字子文)。
这幅画虽然保存完好,但中间被烧了一些连珠洞,断成一大一小两截。起首一段已烧去,幸存部分也是火痕斑斑。此后,《富春山居记》分为上下两部。前一段虽小,但比较完整,被后人称为“剩山图”;第二段较长,但损坏严重,修复较多,称为“无用师卷”。重新装裱后的《剩山图》于康熙八年交给王廷宾,后又经过民间收藏家之手,久久销声匿迹。 1652年,《无用师卷》卷由丹阳张范我转交泰兴季国是收藏,再经高士奇、王鸿绪、安岐诸之手。
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花费两千两白银购得《富春山居图》下半幅《无用师卷》,创下了收藏史上的笑话。
前一年(1745年),乾隆获得了《山居图》一部。他写道:“偶得子久《山居图》,笔墨苍古,的系真迹”居图”。乾隆购入《无用师卷》后,有两幅一模一样的作品。他剪烛粗略,思前想后,最终决定:“旧的为真,新的为假。”他证实,说他先买的那幅《山居图》是真的。
《山居图》(后称子明卷)实为明末文人临摹的《无用师卷》。后人为了牟利,将原作者的题词挪去,伪造黄公望题款,以欺骗乾隆皇帝。毕竟,乾隆是一位非常好的鉴赏家,虽然他声称《富春山居图》是伪造的,但因为这幅作品“有古香清韵”,“非近日俗工所能为”。他也有过疑惑,一时难以定夺,等待“日后的分别”。遗憾的是,清廷的梁诗正、沈德潜等大臣,虽然知道《山居图》是伪造的,却不敢点明。
直到1816年,胡敬等奉嘉庆帝编纂《石渠宝笈》三编,《富春山居图》(无用师卷)始得正名,洗去尘冤。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富春山居图》被一分为二的历史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7792.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