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立时间和成员国有哪些

1989年2月16日,埃及、约旦、伊拉克和阿拉伯也门四国领导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签署协议,宣布成立阿拉伯合作委员会。
介绍
1989年2月16日,埃及、约旦、伊拉克和阿拉伯也门四国领导人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签署协议,宣布成立阿拉伯合作委员会。该协议共有17个条款。协议规定,委员会遵守《阿盟》和《阿拉伯共同防御条约》,坚持与阿盟下属组织和机构开展经济合作;实现和提高成员国在金融、海关、工业、农业、贸易、金融转移和使用、交通运输、通信、教育、文化和科研等领域的较高水平的协调、合作、融合和联合.交流社会、健康和旅游事务以及工作、移民和定居方面的经验。该委员会向任何希望加入的阿拉伯国家敞开大门。合作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安曼。
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立的外部原因是当时国际形势的缓和趋势和世界经济集团化的发展方向。
在阿拉伯方面,阿盟成立40年来取得了重要成就,但仍有一些目标尚未实现。为此,一些阿拉伯国家根据本地区的情况成立区域性组织,以实现其愿望,这也是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立的内在原因之一。第二个内部原因是埃及、约旦、伊拉克和也门具备形成经济集团的一定基础和条件。埃及是中东地区较大的国家。

1984年,约旦在阿拉伯国家中率先与埃及复交,两国经济合作密切,领导人互访频繁。也门与埃及有着传统关系。
1964年7月,也门与埃及签署《统一协调协定》,规定两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统一政策”、“统一行动”。埃及、约旦、伊拉克和也门建立了多个双边合作委员会,并签署了互利的经贸协定。此外,四国在工作、金融、技术等方面具有互补性,经济上相互需要。此外,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成经验和马格里布五国结盟对阿拉伯合作委员会的成立起到了推动作用。在上述情况下,阿拉伯合作委员会应运而生。
阿拉伯合作委员会的成立引起了阿拉伯国家的广泛关注。 1989年4月,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员国决定成立专门的经济和法律委员会,协调四个国家的经济合作,处理相互关系的法律方面问题。
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立初期,主要继续执行双边协议,后来逐渐将双边关系扩展到多边关系,进而逐步为日后阿拉伯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创造条件。毋庸置疑,该委员会的成立将对这四个国家乃至阿拉伯世界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成员国
埃及、约旦、伊拉克和也门是四个阿拉伯国家。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纳雅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阿拉伯合作委员会成立时间和成员国有哪些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纳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472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