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伊苏斯战役的评价总结​​​​​​​

伊苏斯战役的评价总结
波斯国王大流士的战斗指挥几乎无可挑剔,战略安排和战术安排可圈可点。与亚历山大一样,大流士将精锐部队布置在右侧,等待毫无抵抗的波斯骑兵在这里突破,转向侧翼,向马其顿密集的阵型发起进攻。如果不是亚历山大有针对性地部署反击部队,波斯骑兵本来可以轻松完成战役目标。
中路大流士的战术意图很明确,就是鼓励马其顿方阵渡河进攻,利用地形扰乱马其顿方阵的形成,让希腊佣兵避开粗长的长矛的。马其顿步兵和敌人的进攻。编队的差距利用它,接近了战斗。
这样的战术安排奏效了,当时马其顿方阵多处被希腊佣兵渗透,漏洞百出,如果左侧的波斯步兵再坚持下去,马其顿方阵就会崩溃。
一百多年后,罗马军团以同样的战术两次击败马其顿军队,在地中海东部建立了霸权。波斯左翼阵线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尽可能拖延马其顿近卫骑兵的进攻,为波斯军队在中路和右路击败敌人争取时间。

后人对大流士士兵形成的批评主要集中在左翼阵线的布置上。一些人认为,大流士应该在波斯左翼和中央前线部署希腊雇佣军,而忽略了他的政治局限。大流士将希腊佣兵置于中路,将重任托付给他,他一定是承受了来自波斯贵族的巨大压力,如果不给波斯步兵参战的机会,他必败无疑。 ;波斯贵族的支持。伊苏斯战役战败后,大流士在逃跑的路上依然没有放弃对大局的控制。据经典史料记载,从伊苏斯战场撤退的波斯骑兵,有一部分没有返回巴比伦,而是撤退到小亚细亚,在敌后安排游击战。我们几乎可以肯定,波斯骑兵的这一战略行动完全是大流士的命令。这些波斯骑兵给马其顿军队的后勤供给造成了很大的问题,坚持了一年多后,被驻扎在小亚细亚的马其顿将军安提哥努斯歼灭。
波斯军队在伊苏斯战役中惨败的主要原因是士兵的组织和素质与马其顿军队相差太远。作为波斯帝国军事改革的主要成果,卡尔达克步兵在战斗力上仍无法与马其顿步兵相提并论。波斯左翼阵线的过早瓦解使大流士的竞选愿景变得晦涩难懂。波斯铁骑兵的单兵作战能力不亚于泰萨利骑兵,唯一的区别在于组织纪律。此外,波斯军队缺乏步兵和骑兵的配合,骑兵打开局面后,得不到步兵的支援,无法巩固胜利,这也是失败的原因之一。可见,武器装备的改进并不能弥补战术思维上的差距。至于大流士的逃跑,在当时的情况下是可以理解的。波斯左翼阵线崩溃后,战败已定,大流士被马其顿骑兵围攻。对大流士来说,波斯帝国的军事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保住一条性命,就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事实上,大流士回到巴比伦并重新集结了一支规模更大的军队,两年后双方与戈加梅拉重聚,亚历山大面临的危险不亚于伊苏斯战役。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纳雅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伊苏斯战役的评价总结​​​​​​​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纳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419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