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故宫东华门的门钉为什么少一排

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举凡服饰、车轿、府第等方方面面皆有定规。本文要说的门钉本是无关紧要的结构件,皆因它在一座府第中处于最显露的位置,又经历年演化形成夸张的造型,所以兼具了炫耀权势的能。至明清,已从制度上对门钉数目加以限制。比如按清代典制,规定皇家宫苑的宫门“朱扉金钉,纵横各九”,因九为阳数,又是数字之极,九九八十一颗门钉最能体现帝王的尊贵,亲王府第的门钉即减为“纵九横七”,亲王以下递减。
明代虽无如此具体规定,但各项待遇仍尊卑有序,随爵而定。这样看来门钉的作用似与今天军官肩章上的星相仿,是等级的标志,含糊不得。奇怪的是竟有一处例外:故宫东华门的门钉居然少一排,是为每扇门七十二颗,而且仅此一处例外。这就令人费解了,皇帝主动放弃一排表征地位的门钉究竟用意何在?

说法一
曾经有两种说法。其一是说东华门的门钉与别处不同,尺寸稍大。由此推断当年必是有一批门钉做大了,若仍用九排就显得拥挤,去掉一排看着舒服些。这其实是用百姓的思维来解释皇家的事务。封建社会为一个尊号都能争个你死我活,更何况是代表等级的门钉了?照这样说佛香阁的拆塔改阁耗资巨万该怎么解释?所以这话应该倒过来说:因为设计上要求少一排,为避免显得稀疏才特意将这批门钉尺寸做大一些。
说法二
另一种说法是皇家成员死了以后灵柩、卤簿皆出东华门,所以该门主丧,属阴,门钉就不能是阳数,故去掉一排。但是又有人考证说,据记载也有从西华门抬出灵柩的情况,且皇帝外出巡幸也走东华门,不能认为东华门只办丧事,所以此说也难成立。总之讨论的结果仍是莫衷一是,这区区一排门钉竟成了难解之谜。紫禁城是刘伯温“偷”来的吗?
曾经故宫博物院的一位早期职员对此现象的解释,而该职员是听原宫里的太监说的。说是当年刘伯温建北京(其实刘伯温不曾参与北京和紫禁城的营建,至永乐十五年兴建紫禁城时,他已故去四十多年。只因刘伯温颇具传奇色彩,所以明初的许多大事便都附会到他身上。姑且不管姓字名谁,总之系指北京和紫禁城的设计者),他自称是偷了天宫的图样来建紫禁城的,为了表示对天帝的敬畏,只好去掉一排门钉以示人间帝王与天上玉帝的区别。那位读者说了,人家是在探讨问题,你这不是说故事吗?我说,谁能说谜底就不是故事呢?当年紫禁城的设计者以如此郑重的方式讲述出一个荒唐的故事,其政治用意是明显的:即强化臣民对皇帝的所谓“天子”的半人半神身份的认识。
原因
要解开这个谜得先从民俗说起。原来我国民俗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叫做隐喻文化,就是利用谐音或其他表现形式给事物赋予一种特定的寓意。对隐喻文化做出最精辟解释的当数侯宝林先生,他把这叫做“说辞”。例如用苹果和马鞍来喻“平安”。有时不借助谐音,例如给新生儿挂金锁,以求锁住他的性命毋使夭折,等等。皇帝亦不能免俗,而且简直是乐此不疲。所以在我国古建筑包括宫廷建筑中处处有隐喻文化的痕迹。如果说封建统治者玩物丧志,这大概也是一种玩儿法。紫禁城中究竟有多少故事?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纳雅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故宫东华门的门钉为什么少一排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纳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99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