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古代犯人为什么要发配边疆,古代犯人发配边疆的几种形式及意义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在古代犯人经常会被发配到边疆,充当苦力或者是士兵,忍受着正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被发配的人不但要劳其筋骨,而且要苦其心智,但这一切并不是为了培养人才,而是作为一种惩罚。

因为古人的乡土情节是最为浓烈的,讲究入土为安,落叶归根,客死异乡是较大的悲哀,尤其是在边疆的荒凉之地,可以说发配边疆是仅次于的一种惩罚,古人究竟为何不把犯人关进监狱,而是劳师动众将他们发配边疆呢?以下笔者简要分析一下发配的几种形式及意义。

其一流放发配到边疆高冷的地区。这些地区偏远荒凉,没有充足的食物和水,是名副其实的不毛之地,渺无人烟,天气也是非常的恶劣,最主要是孤苦伶仃,无人交流,寂寞难耐,无论是身体还是心里,都饱受摧残。一般人经受不了恶劣的环境,很快就会死去,统治者们为了惩罚犯人,将他们流放到这些地区,真是生不如死,以此反省一身,经不起考验的死了,也算受到了应有的惩罚,最主要是对社会上的人有一定的震慑作用,大家知道流放究竟有多苦之后,也不敢再轻易的犯罪,社会治安也会很好。

其二发配到边疆充军。这种发配可谓一石二鸟,不但惩罚了犯人,还补充了国家的兵源,古代的战争很多,而且兵源一直都是问题,征兵困难,因此充军大大加强了边疆保卫,最主要是,被充军的人没有被杀头,却得到戴罪立的机会,必然会以死报效国家,英雄杀敌建立业,这样也可以造就一批英雄豪杰。正所谓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能够战死沙场也是无比的荣耀。

其三发配到边疆充当苦力。这些人就更苦了,边疆环境恶劣,更要努力的辛苦劳作,参与劳动改造,一辈子也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只能当苦力,最终累死。但这也算是二次回收利用,大大加强了边疆建设,巩固国家安全,虽然被发配的人苦不堪言,但也好过被杀头,自然也会感恩戴德吧,有的人会任劳任怨一辈子,也许有些人会侥幸逃脱吧。但不管怎么说,充当苦役没人愿意,对于惩罚犯罪,对于稳定社会秩序,也有很大的好处。

其四发配边疆世代为奴。这也是发配的严重的惩罚了,被发配的人,永世不能翻身,只能沦为别人的努力,在边疆充当苦力、劳役,侍候主人,最主要是下一代也是奴隶,子子孙孙都没有翻身的机会,比下十八层地狱还难受。永远也逃不过命运的安排,这一类发配是最恐怖的,所以它的震慑力也是强的

其五发配虽然残酷,但也能彰显统治者的仁德之心。对于犯罪的人来说,发配边疆总要好过杀头,幸免一死,也能彰显统治者爱护生命,同时发配边疆也能更好的让这些犯人参与社会劳动,推动国家的发展。发配从距离上可分为烟瘴(四千里),边远(三千里),边卫(两千五百里),沿海(一千里)。发配一般在宋朝和明朝的时候盛行。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纳雅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古代犯人为什么要发配边疆,古代犯人发配边疆的几种形式及意义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纳雅;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2807.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