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清朝东珠的历史渊源,清朝对东珠的管理

说起清朝,大家都不会陌生了,这是我们历史上少数民族所建立的证券,在服饰制度上有着很明显的少数民族特征。除了顶戴花翎之外,在装束方面还有着独具特色的“朝珠”,而这其中等级较高的就要属于“东珠”了。那么接下来小编就来跟大家讲一讲我国清朝时期东北地区的三宝之一“冻珠”。

所谓的“东北三宝”只是御史自己的说法,官书并没有这个词汇,三宝即人参、东珠、貂皮。这三样东西十分珍贵,其中人参、貂皮是官方垄断经营,虽然也讲究等级制度,但无非就是价格高,只要花钱都能买到。但东珠却是在法律层面给出了规定,只有皇室成员以及经过皇帝特批才能使用,因此东珠是身份地位的象征。

东珠的历史渊源

东珠属于珍珠大类,珍珠主要是一些瓣鳃纲软体动物的生产的硬的、圆滑的产物。这些动物特定的上皮细胞会分泌碳酸钙,主要是由贝壳硬蛋白粘合在一起的文石和方解石,这种混合被称为真珠质。东珠原叫北珠,产自我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鸭绿江等流域的野生珍珠,质地圆润硕大,色泽晶莹透澈。北珠的历史很长,史书中早有记载。不过北珠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是在北宋时期,当时的上乘东珠价格十分高昂,宋徽宗时期,一颗上好的东珠值二三百万钱。

明代的时候,北珠改名叫东珠,这是因为此珠产于东北。在后金建立之前,女真人和中原地区贸易的主要商品就是人参、貂皮和东珠。在女真内部,东珠也为贵族阶级所追捧。

明末时,东北有很多的女真部族,万历四十一年,努尔哈赤攻占了盛产东珠的乌拉部。乌拉部被灭之后,努尔哈赤成立了专门的行政机构,每年定时派人去采取东珠。

清朝对东珠的管理

顺治十四年,朝廷正式在乌拉设立了打牲乌拉总管衙门。如果了解清史的读者都知道“打牲乌拉”这个词,打牲是满语,意为渔猎,打牲乌拉是专门为皇室从事各种贡品的采捕、保管、运输等工作的一个部门。

东北的贡物中,最受重视的就是东珠。打牲乌拉衙门中专门负责采捕东珠的机构叫“珠轩”,一个珠轩由30个壮丁组成,打牲乌拉共下属59个珠轩,可见采捕东珠的队伍还是十分庞大的。由于东珠的产量极少,所以采捕东珠是官方行为,任何未经官府的采捕都属违法,民间和私人是不能采捕东珠的。朝廷每年对采捕东珠都有硬性的规定,规定每个珠轩每年要交16颗东珠,59个珠轩总计就是944颗。从这个数量也可以看出,东珠的珍贵程度。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晓峰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清朝东珠的历史渊源,清朝对东珠的管理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晓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7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