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清朝养廉银制度介绍和历史

养廉银是清朝官员特有的一种工资制度。 1723年建立的工资制度,最初是为了鼓励官员廉洁奉公,以高薪来避免。
养廉银的来源来自当地的火消费或税收,所以根据场地是否有钱,养廉银的数量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养廉银的工资通常薪水的10倍到100倍。比如台湾省长刘铭传的年薪是155两,养廉银的年薪是10000两。总年薪67两,军费144两,保养白银1500两。
制度介绍
养廉银是我国清朝官员的一种特殊工资制度。清朝雍正元年(1723年)创立的工资制度,原本是为了培养和鼓励官员廉洁奉公,以高薪来避免,因此被称为“廉洁奉公”。

历史
清初公务员的工资标准是根据万历《大明全典》中的低工资制度制定的。
因此,康熙之后几年几乎没有发生官员,甚至康熙本人也没有完全反对官员。雍正元年(1723年),有专门的设施来保持白银的纯净。 “因为官员贪赃枉法,时不时觉得这个名字是特意造的,因为顾名思义,他不愿做一个清官。”银两,老了,不计上面的宝物。便宜不一样。
一般来说,YMCA通常是其基本工资的10倍至100倍。光绪《清会典案》记载:巡抚13000-20000两,巡抚10000-15000两,巡抚5000-9000两,巡视3000-8444两。比如台湾省长刘铭传的年薪是155两,养廉银的年薪是10000两。
总年薪67两,军队加144两,维修银1500两。 , 供应清银一百九十二两,付给委托人三十六两清银,每人收银子九百五十二高,总成本四千六百多银高。”
养廉银并没有彻底解决官员的民生问题。普通北京官员没有足够的现金收入,依赖地方官员冰井和谭井。李慈铭在日记中说:“京官不能靠他们的生活。每当外国官员进京时,都会审视当年的亲情和国情,计划攀登。”曾国藩担任太学院审稿人后,信中提到:“在男人眼里,情况越来越尴尬。碳经费今年勉强支持,计划更难。明年”。
另一方面,他也支持官员的奢侈浪费:张继新从道士升为督察,然后去北京应付开支:“别敬军机大臣,每处四百金,赛鹤汀不收;上下两班章京,每位十六金,如有交情,或通信办折者,一百、八十金不等;六部尚书、总宪百金,侍郎、大九卿五十金,以次递减;同乡、同年以及年家世好,概行应酬,共用别敬一万五千余两。”
《清朝文献通考》批评:“入愈丰而累愈重,知有私不知有公。纵倍给薪津,岁增经费,何补若人之挥霍,空益小民之负担”,这是因为“廪入既厚,纵侈随之,酬应则踵事增华,服用则豪奢逾度。”再加上晚清财政困难,俸银、养廉银常常停支,官员“借口于养廉不足,肆行侵渔”。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晓峰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清朝养廉银制度介绍和历史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晓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16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