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晚清留美幼童是什么,留美幼童有多少人

留童指我国历史上早的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间清选派120名12岁左右的“留童”。除早亡、留美不归和埋没故里者外,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我国的现代化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从1872年到1875年清选派10岁到16岁的小孩120名到美国留学,这就是我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这批小孩原计划留学15年,但由于政治文化的差异,9年后就中途撤回,以失败而告终。这些受我国固有传统文化熏陶的小孩,越过太平洋去拥抱风格迥异的美国文化,自然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中美文化冲突与融合过程中的阵痛,其中的酸甜苦辣是颇耐人寻味的。

出国难

当时人们仍认为只有读“四书五经”、由科举当官才是“正途”,国内的新式学校本只能招收到没有地位身份的穷人家子弟,出洋留学更被认为是有辱门楣之举,被所有人耻笑,略有钱财的家庭都不愿子弟出洋留学。所以,第一批留学生30名在上海竟然招不满额。

派留学生出国,本来是近代世界文化交流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但在专制积淀甚深的我国却经历了一个十分曲折的演进过程。

然而,宋元明清以来,出国留学者却寥寥无几。尤其是清廷推行的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关闭了我国人走向世界的大门。当1840年战争爆发的时候,我国人的世界知识极其有限,连林zx那样努力睁眼看世界的开明官僚,都无法准确说出英国的地理位置,甚至认为英国和俄国接壤。但真正将这一主张付诸实践的是20年后兴起的洋务运动。办洋务要设厂、开矿、修铁路、造轮船、搞通讯等,急切需要一大批懂得现代科学技术的新型人才。于是将派留学生提到了日程上来。

出国后更难

小孩们怀着寂寞、凄凉、悲哀但又兴奋、好奇、激动的复杂心情来到了万里以外的新大陆。当他们从美国西部乘火车去东部的时候,小孩们欢呼雀跃,高兴不已;再看到印第安人插着羽毛的奇装异服,成群的野牛在山谷中奔跑,他们更无法抑制心中的快活。

到达东部城市哈特波特(Hartford)后,一系列困难就接踵而来,小孩们兴奋的心情顷刻挥之而去。扑面而来的是语言问题,没有经过英语训练,无法和美国人交流,而且将他们三五人一组分到了美国友人家里,生活上更摸不着门道。他们的女主人出于爱怜,常常见面就抱起来亲他们的脸颊,这些小孩个个满脸通红,不知所措。礼拜天房主人带他们去教堂,他们想拒绝又不好张口,只好偷偷地溜走,因为清廷明确规定他们不许信仰教。这自然破坏了他们和房主人的友好感情。

至于西餐,他们更吃不惯,饿肚子在所难免。带队的清廷官僚自带了一些腌黄瓜,没几天就被小孩给偷吃光了。刚到美国的小孩一身我国打扮,瓜皮帽,蓝缎褂,崭新的黑布鞋,油亮的黑大辫,特别引起美国人的好奇感。小孩一上街,就会有一群美国小孩子跟在后面围观,有的还高喊:“我国女孩子”!让这些我国小孩非常难堪,有的急得直哭。学习上的问题也很多。

他们要补习英文,还要集中起来学汉语,每周写一篇作文,如果写不出来,汉语先生会打。现存的小孩们写的一些作文,可以发现他们那时的中文水平很低。每次学汉语,首先必须脸朝我国方向向清朝皇帝朝拜,然后再给孔老夫子的画像叩头,给师长请安。稍不听话,就会挨罚。小孩们到美国,带给他们的就是这样枯燥而缺少自由的留学生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晓峰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晚清留美幼童是什么,留美幼童有多少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晓峰;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28.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