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建安七子中喜欢学驴叫的是谁

《世说新语》中有个很著名的典故,世人称之为“驴鸣送葬”。王仲宣好驴鸣。既葬,文帝临其丧,顾语同游曰:“王好驴鸣,可各作一声以送之。”赴客皆一作驴鸣。其大意为,王仲宣(王粲)生前喜欢听驴叫。他病逝后,魏文帝曹丕参加葬礼,回头对参加葬礼的人们说:“王仲宣喜欢听驴叫,各人应该学一声驴叫来送他。”于是来吊丧的人们,一一学一声驴叫。

“驴鸣送葬”尽显曹丕和王粲的深厚友谊,还展现曹丕不拘一格敢于破常规和很有人情味的另一面。通常音痴唱歌之时,旁人称之为“像一头驴在叫”,由此断定驴叫肯定不是很动听的旋律,那么有人好奇,大才子王粲为什么偏偏喜欢听驴叫?下面逐步了解一下。

才华横溢

王粲山阳高平(今山东微山)人,荆州牧刘表老乡,其祖父司空王畅为刘表的老师,曾祖父王恭官至太尉,父亲王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王粲既是货真价实的名门望族子弟,又是建安七子中最有才华的人,与才高八斗的曹植并称为“曹王”。年少的王粲因才华横溢,十七岁就经司徒王允推荐,被皇帝征召为黄门侍郎,但当时长安局势不安而没有赴任。古时候,数年龄都按虚岁,不像现在都数周岁,虚岁十七岁按现在就是刚进入高中的高一学生,未到成年的大孩子,却让他担任皇帝侍从,做传达诏命的重要事情,不言而喻其才华绝对出类拔萃。

蔡邕是东汉末年,在文学、书法、经学、音乐方面样样精通,集于一身的大咖,可谓东汉末年第一大名士,故此经常家门前车马盈门、家里宾朋满座。如此名闻天下的大咖,听闻年少的王粲登门拜访之后,“倒屣迎之”。大名士蔡邕不顾自己脸面,倒穿鞋子出门迎接少年,还在满座的宾客面前郑重地宣布“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

对于文人来说,书籍如同“掌上明珠”,一般不会割舍与人,当时纸张还未普及(虽公元105年,蔡伦发明造纸术),更加显珍贵,蔡邕果真不食言,送王粲万卷书。古代人只有对那些特别欣赏的人,才给与自己“掌上明珠”,嫁女或者送书籍,如曹操曾想嫁女于周不疑。蔡邕有书近万卷,末年载数车与粲。《博物记》王粲有过目不忘本领,令人赞叹不已。有次,他与友人行走中发现路旁古碑就地朗读,或许朋友早闻王粲具有超强记忆本领,为辨别真伪,让王粲转身背诵碑文,结果背得一字不差。

另外,有次王粲观别人下围棋时,有人不小心碰乱棋子,在旁的王粲就地帮人家重新摆好棋子。下棋的人不可思议,觉得是侥幸成,于是用手帕盖住棋盘,拿来另外一个棋盘,让王粲重摆,结果让人瞠目结舌,一道误差也没有。王粲擅长写文章,一挥而就,从来不必修改,故此人们常误会他事前写好;人们煞费苦心、反复精心构思,撰写的文章也无法超越其文章,王粲一生撰写诗、赋、论、议近六十篇。博闻强识、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年轻王粲,应该锦绣前程,仕途一帆风顺,然而事实绝非如此,想象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世事本来没有想象中完美。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妙手文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建安七子中喜欢学驴叫的是谁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妙手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10125.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