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林惠祥(1901~1958)

[拼音]:Lin Huixiang

我国现代人类学家。专长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和民族学)。原籍福建省晋江县,祖父时移居台湾省。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六日(6月2日)生,1958年2月13日去世。

林惠祥为厦门大学文科社会学系的第一届毕业生,1928年又结业于菲律宾大学研究院人类学系,获得人类学硕士学位。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特约编辑员,1931年任厦门大学历史社会学系主任兼教授。我国成立后,在厦门大学任历史系主任、人类博物馆馆长兼教授、南洋研究所副所长等职。

林惠祥毕生致力于人类学的研究、教学和博物馆工作,在我国东南地区和东南亚从事考古发掘和民族调查。日本 期间,于1929和1935年,两次冒着生命危险,到台湾调查高山族和圆山新石器。1934年独力创办厦门市人类博物馆筹备处。1937年自费发掘武平新石器和印纹陶。 爆发后,携带文物资料避居南洋,曾于1938年参加在新加坡举行的“远东史前学家第三届大会”,1941年发现马来亚洞穴旧石器,又曾在东南亚和印度进行考古、民族调查。我国建立后,他将个人收藏的科学资料捐献给厦门大学,成立人类博物馆。他还曾在福建龙岩、长汀、闽侯等地进行考古调查。林惠祥的著作有:《台湾番族之原始文化》(1930)、《民俗学》(1931)、《世界人种志》(1933)、《神话论》(1933)、《文化人类学》(1934)、《我国民族史》(1935)等,并有考古学和民族学的论文多篇。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俊逸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林惠祥(1901~1958)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俊逸;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90337.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