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资本工业发展阶段

[拼音]:zibenzhuyi gongye fazhan jieduan

[外文]:development stage of capitalist industry

资本工业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的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和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这几个阶段既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过程,又是资本生产关系不断发展,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和统治不断加强,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不断扩大的过程。

简单协作

是多数劳动者在同一生产过程中,或在不同的但相互联系的生产过程中,在同一资本家监督指挥下进行的协作劳动。它是资本工业的最初形式,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础上产生的。它的劳动方式和生产工具同行会手工业作坊并无区别,尚未实行劳动分工,只是人数增多并实行了简单协作。但是,它集中许多人在一起劳动,可以节省厂房、仓库和工具等生产资料方面的费用,协作本身又可以创造出一种集体力,是一个人单独劳动所不能有的。资本简单协作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资本家能够占有更多的相对剩余价值。

工场手工业

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地理大发现,表明了商品生产发展对世界市场的需要,同时,也预告了资本新时代的到来。从16世纪中叶到18世纪末叶,以分工为基础的协作──工场手工业作为资本生产的特殊形式,在欧洲居于统治地位。

工场手工业虽然仍采用手工技术,但已实行分工,因而比简单协作优越得多。由于实行分工,工场手工业工人只从事某一操作,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的熟练程度;劳动工具也因而逐渐分化和专门化。这就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增长,扩大了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工场手工业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历史进步;另一方面又是精巧地榨取工人剩余价值的手段。它使雇佣工人在资本分工体系中变成畸形物,压抑他们身心的多方面发展,挫伤他们的劳动兴趣与生产才能,使工人成为资本工场的附属物。

机器大工业

从18世纪之后30年起,西欧各主要资本国家开始了产业革命。机器大工业代替了工场手工业,并在国民经济中逐渐取得统治地位,使资本生产方式建立起自己的物质技术基础。这样,资本生产才取得了自身的典型形式。资本经济正是凭借机器生产的优越条件,终于战胜了封建制经济和小商品经济,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资本机器大工业的建立,大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是人类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由于机器大工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进一步缩短,剩余劳动时间延长,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进一步扩大,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也相应地提高了。与此同时,机器简化了劳动操作过程,使女工和童工也加入了产业大军,劳动力供过于求,工人阶级进一步遭受剥削和奴役。机器大工业使生产社会化,而在资本制度下,生产社会化的后果之一是加强了工人对资本的依赖。原先在工场手工业中,局部工人已经依赖于手工工场,而在大工厂中,工人则完全变成了机器的附属物,雇佣劳动对资本在形式上的隶属发展成为实际的隶属。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鸿波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资本工业发展阶段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鸿波;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4068.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