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蛛网理论

[拼音]:zhuwang lilun

[外文]:cobweb theorem

某些商品的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引起规律性的循环变动的理论。1930年由美国的H.舒尔茨、荷兰的J.丁伯根和意大利的H.里奇各自独立提出。由于价格和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犹如蛛网,1934年英国的N.卡尔多将这种理论命名为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理论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这种根据的假设是:

(1)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

(2)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

(3)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这些假设表明,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

蛛网理论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P、Q、D、S、分别是价格、产量、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t为时间。根据上述模型,第一时期的价格P1由供给量Q1来决定;生产者按这个价格来决定他们在第二时期的产量Q2。Q2又决定了第二时期的价格P2。第三时期的产量Q3,由第二时期的价格P2来决定,依此类推。由于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不同,价格和供给量的变化可分三种情况:

(1)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小于对需求量的影响)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将逐渐减弱,经济状态趋于均衡,如图1所示。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为“蛛网稳定条件”,蛛网向内收缩,称“收敛型蛛网”。

(2)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时,波动逐步加剧,越来越远离均衡点,无法恢复均衡,如图2所示。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为“蛛网不稳定条件”,蛛网为“发散型蛛网”。

(3)当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时,波动将一直循环下去,即不会远离均衡点,也不会恢复均衡,如图3所示。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相等为“蛛网中立条件”,蛛网为“封闭型蛛网”。

参考文章

蛛网理论简介经济百科

蛛网理论的模型经济百科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蛛网理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1712.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