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白马寺

[拼音]:Baimasi

佛教传入我国内地后营建的第一座寺院。位于河南洛阳市东10公里。据传东汉永平七年(64),明帝闻西方有异神,遣郎中蔡愔、博士徒弟秦景等赴天竺求法。据《冥祥记》、《高僧传》等记载,永平十年,他们与中天竺僧人摄摩腾、竺法兰赍佛经、佛像回洛阳。初居鸿胪寺,后以鸿胪非久居之馆,次年诏令于雍门外别建住所。以僧为西方之客,乃待以宾礼,故仍名为寺。“白马”之名,来源有二说:

(1)据《高僧传》记述:“外国国王尝毁破诸寺,唯招提寺未及毁坏,夜有一白马绕塔悲鸣,即以启王,王即停坏诸寺,因改招提以为白马”;

(2)据《洛阳伽蓝记》所载,汉明帝遣使求法,“时白马负经而来”,遂以为寺名。据说当时建造格式仿照印度祇园精舍,中有塔,殿内有壁画。摄摩腾和竺法兰在此译出《四十二章经》,为现存我国第一部汉译佛典。同时译的《十地断结》、《佛本生》、《法海藏》、《佛本行》等经,已佚失不传。东汉时绝大部分佛经都在洛阳翻译,该寺是最重要的译馆。《开元释教录》载三国魏时共有译经沙门四人,除安法贤外,昙柯迦罗、康僧铠、昙无谛等都在寺内译经。如嘉平二年(250)昙柯迦罗译出《僧祇戒心》,以当地梵僧举行受戒的羯磨之法来传戒,被称为中土戒律之始。西晋时,先后在寺内译经传法者有竺法护、安法钦、法立、法炬等,均为释门巨子,颇有建树。唐代的白马寺比魏晋时期有较大的发展。武则天执政后,白马寺由其亲信薛怀义主持,因而成为宫廷的重要寺院。后千余年,经三武一宗禁佛,屡有兴衰。现寺内存有天王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等殿堂及古清凉台遗址;建筑、雕塑、碑刻等多为明、清遗物。山门内东西两侧有传为摄摩腾和竺法兰两人的墓,均拥土为堆,古木森蔚。寺东南有密檐式舍利砖塔一座,名齐云塔,建于金大定十五年(1175),风格与西安荐福寺小雁塔相仿。(见彩图)

参考文章

白马寺(互助县)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白马寺(洛阳)的简单介绍建筑与名胜

湖北省江陵县白马寺镇的历史沿革专项地理

我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宗教

白马寺名称的由来我国地理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白马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096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