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埃利都遗址

[拼音]:Ailidu yizhi

[外文]:Eridu Site

美索不达米亚南部新石器时代晚期和铜石并用时代遗址。今名阿布沙赫赖因。位于伊拉克境内欧贝德遗址东南20公里处。1946~1949年,伊拉克文物局进行发掘。遗址直径在 450米以上,堆积自下而上分属于埃利都文化、哈吉· 文化、典型的欧贝德文化、晚期欧贝德文化、乌鲁克文化和杰姆代特奈斯尔文化。这一遗址的地层堆积,为确定欧贝德文化的发展过程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有助于鉴别苏美尔历史传说中的正确成分,对研究西亚文明的起源有重大意义。

遗址中心是神庙,附近为塔庙,西北角有墓地和民房。估计在欧贝德文化时期,城市的面积约为 8万~10万平方米,人口4000以上。芦苇棚是居 要的住房形式,结构简单,内部划为几个房间,墙以粘土筑成,厚仅13厘米。也有以砖坯砌成的住房。砖大而重,有些体积达49厘米×26厘米× 8厘米,常以草为羼和料。埃利都遗址发现有南部美索不达米亚最早的宗教建筑──神庙,第一座完整的神庙属埃利都文化。神庙平面为长方形,面积不大于4平方米,庙的一端有一突出部分,内安祭坛,庙堂中央另设一祭坛,门开在庙的另一端。紧挨着建筑物有圆形的献祭所或献祭桌,并有祭烧后残留的灰烬。欧贝德文化的神庙建筑明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其平面呈长方形,中间为殿堂,殿堂一端是放置供品的桌子,两侧建有一些较小的房间和壁龛。建筑物四角正对东南西北四方。这是此后美索不达米亚几乎所有神庙建筑的共同特点。欧贝德文化晚期以后,神庙结构无大变化,但布局更趋对称,面积也有增加。推测遗址中有墓葬1000多座,已发掘的 200多座均属欧贝德文化晚期,墓以土坯砌出箱形,覆土后以土坯为盖。见有二次葬,推测为家族墓。随葬品大多仅为陶器,较特殊的为泥雕像和帆船模型。前者为手执短杖的男性 像,其头部为蜥蜴状,两肩及胸部有许多泥丸;后者中央有安放桅杆的孔,近于现代伊拉克的河舟。

埃利都遗址的陶斑马线、方格等几何形图案。哈吉· 文化典型的器物为深底碗、钵,器表多为紫黑色,略有光泽。欧贝德陶器则以半球形小碗及奇异的几何图案装饰最富特征。此外,在遗址中还发现有陶网坠、奉献于祭坛的小型容器等。

参考书目

J. Finegan, Archaeological History of the Ancient Middle East, Westview Press, Boulder, Colorado,1979.

I. E. S.Eswards and others eds., The Cambridge Ancient History, 3rd edition,vol. I. part I, The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1970.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埃利都遗址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0646.html

赞 ()

相关阅读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