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里昂惕夫反论

[拼音]:Li'angtifu fanlun

[外文]:Leontief paradox

美国经济学家W.W.里昂惕夫

提出的关于国际贸易结构的一个不可解释的结论。即美国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反常现象。又称里昂惕夫之谜。

1953年里昂惕夫在费城的美国哲学协会上宣读了题为《国内生产与对外贸易:美国资本状况的重新检验》的论文。论文根据1947年美国200个行业的材料,归纳为50个部门(其中38个部门的产品是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制定了“投入-产出表”,进行了一系列的计算,其中的一个结论性统计表为:

在表中,美国出口品所需的资本比进口替代品约少16%,出口品所需劳动比进口替代品约多7~8%。对此,里昂惕夫认为,美国平均每百万美元的出口与国内生产等量的进口替代品相比较,在出口中包含较少的资本和略多的劳动,故美国参加国际分工是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专业化为基础。即美国进行对外贸易目的在于节约其资本而处理过剩的劳动。他指出,赫克歇尔-俄林定理认为,生产要素配置的差异是贸易发生的原因,一国必然生产并出口密集使用其丰饶要素的产品,而进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产品。因此里昂惕夫的结论一时轰动西方学术界,称之为“要素稀少性定理中的里昂惕夫反论”。

后来,里昂惕夫根据1951年的材料,对1947年的计算结果进行复核和修正,在1956年提出了第二个研究报告,题为《生产要素比例与美国贸易结构的进一步理论和经验分析》,结果仍发现美国进口替代品所占有的资本高于美国出口品约6%,如把投入-产出系数中的资本替代也考虑在内,则高出17.57%。里昂惕夫反论依然成立。

为解开里昂惕夫反论,西方学术界提出了一些解释,如劳动效率说、消费偏向说、贸易壁垒干扰说、人力资本说和美国经济延伸说等,力图从不同角度来解释这一反常现象,但截至90年代初仍未找到一个能为经济学界共同接受的解释。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里昂惕夫反论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80589.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