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文艺战线

[拼音]:Wenyi Zhanxian

现代文艺月刊。1939年2月16日创刊于延安。周扬主编,编委会成员有:丁玲、成仿吾、艾思奇、沙可夫、沙汀、 、何其芳、周扬、柯仲平、荒煤、夏衍、陈学昭、卞之琳、周文、冯乃超、刘白羽16人。由文艺战线社出版。发行人夏衍,生活书店总经销。刊物在延安编辑, 统治区印刷,面向全国发行,因此刊物的出版经常脱期。1940年2月16日出至第 1卷第6号后,拟“改成一个时间间隔较长的季刊”(第1卷第6号:《启事》),宣告停刊。共出版6期。

创刊号发表周扬的发刊词《我们的态度》,阐明“《文艺战线》本身就是一个统一战线,她是所有站在民族立场上的作家共同的地盘”,对于当前的文艺运动,提出了要加强团结,反对宗派主义,提倡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鼓励作家深入生活,改造世界观。活跃文艺评论等主张。

刊物以发表文学创作为主。小说方面,野蕻的《新垦地》描写延安的生产运动,沙汀的《联保主任的消遣》揭露了 统治区的黑暗现象。成绩比较显著的是报告文学和散文,象沙汀的《 将军印象记》,何其芳的《我歌唱延安》、《日本人的悲剧》,刘白羽的《五台山下》,卞之琳的《晋东南麦色青青》,黄钢的《开麦拉之前的 》,骆方的抒情散文《溜黄河六百里》,以及胡考的通俗作品《陈二石头》等,在当时获得普遍的好评。诗歌方面,象柯仲平的长诗《平汉路工人破坏大队的产生》,卞之琳的《慰劳信》,天蓝的《队长骑马去了》等,都产生过良好的影响。

刊物重视文艺评论工作。艾思奇的《抗战文艺的动向》、《旧形式运用的基本原则》,周扬的《从民族解放运动中来看新文学的发展》、《对旧形式利用在文学上的一个看法》等,都是针对现实的文艺运动的文章。第1卷第5号的“艺术创作者论民族形式”特辑,发表了 、罗思、萧三、柯仲平、何其芳、沙汀等人的论文,这是关于民族形式问题讨论的最初的一批文章。此外,关于战地文艺工作的经验总结,对于作家作品的评论,都是密切联系当时的文艺运动。

刊物主要是面向 统治区,阐述对文艺问题的主张,发表反映延安及各抗日 根据地生活的创作;刊物有较强的战斗性与思想性,作品的生活气息比较浓郁,评论与现实斗争的联系紧密,这些特点使它在文艺界产生了相当广泛的影响。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文艺战线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985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