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

[拼音]:fazhan jingji ng gongji

我国 党在新 革命时期领导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

从1927年创建井冈山根据地起,我国 党和根据地人民 就把增加生产,进行可能而必需的经济建设,以建立足够给养的经济力,作为建设巩固的根据地的基本环节。1942年, 针对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和 的经济封锁给根据地造成极为严重的物质困难,并为了纠正一部分同志企图从收缩必不可少的财政开支去解决财政困难的保守观点,以及单纯向人民要东西而不帮助他们发展生产的错误思想,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 选集》第3卷,第846页)。

发展经济的目的在于保障供给。供给,从财政上说就是军队和工作人员的生活费和事业费,亦即革命战争经费的供给。它的重要来源有二:

(1)根据地人民的赋税。为了抗日救国,人民承受一定的负担,但有个限度(在 最困难的时期, 规定救国公粮征收额平均不能超过农业收入的20%,脱离生产的人员不能超过该根据地人口的5%);尤其重要的是,要采取适当的步骤和办法,发展生产和流通,鼓励农民发家致富,使他们的所得大于负担。

(2)公营经济的生产经营收入。除发展 经营的经济事业之外,还组织军队、机关、学校从事自给性的农工商业,减少消费性的支出。同时,为了发展经济,根据地还开展对敌占区和 统治地区的金融贸易斗争,打破它们的经济封锁。例如,陕甘宁边区就实行独立发行边币,在发展生产、平衡财政收支的基础上充实其物质准备,稳定市场金融和物价的政策; 统一管理对外贸易,组织公私力量,增加食盐和土特产的出口,换回花纱布、药品、通讯器材等必要的物资;在对内贸易方面,则继续实行自由开放的政策,疏通流通渠道,组织各种供销社和消费合作社,开展城乡物资交流。

由于大力发展公营和民营经济,使陕甘宁边区和各根据地彻底粉碎了 的经济封锁,保证了军需民用,在 中立于不败之地。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重申解放区解决财政问题的“第一个原则是发展生产,保障供给”(同前,第 4卷,第1112页),继续以此作为指导财政经济工作的总方针。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727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