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漏斗颈陶文化

[拼音]:Loudoujingtao wenhua

[外文]:Funnel-necked Beaker Culture

欧洲新石器时代文化。又称漏斗边陶文化或漏斗杯陶文化。年代约当公元前3600~前2300或2200年。以其典型陶器漏斗颈陶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中欧和北欧地区。在中欧,它晚于线纹陶文化,已属新石器时代中、晚期;在北欧,则代表着最初的新石器农业文化。重要遗址有德意志 共和国的瓦伦多夫、雷特费尔德,波兰的布罗诺齐茨、拉杰尤夫库亚夫斯基等。

漏斗颈陶文化的石器较线纹陶文化种类增多,尺寸加大,主要为多种燧石的石斧、石锛、石刀等,燧石刀片一般长约2~6厘米,有的则长达25厘米。陶器均手制,有时施以刻纹组成的简单图案。典型器为颈部向上敞开呈漏斗状的杯和碗。陶器较线纹陶文化时普遍增大,贮藏谷物的大型器物容量增加4~5倍,表明谷物产量增加。农业生产的突出进展是已经有了犁耕,在波兰和丹麦的漏斗颈陶墓葬中发现有石犁,并有双牛并列的泥塑小像,说明已用牛作役畜。农作物以小麦为主,也有大麦和亚麻。由于生产发展,居民人口较前增长,遗址分布密集,村落有大、中、小3种类型,波兰较大的布罗诺齐茨遗址面积超过50公顷。

有些遗址中见有冢墓,例如德国和波兰的“梯形冢”,长度自25米至150米不等,一端较宽,一端较窄,有大石块放置周边,墓穴往往在较宽的一端。一般葬1或2人,偶尔也有多人葬,随葬品均很少,仅有陶罐和燧石刀片等物,说明这时居民仍过着氏族社会生活。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漏斗颈陶文化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5716.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