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伦敦笔记

[拼音]:Lundun Biji

[外文]:Londoner Hefte

K. 于1850年9月至1853年8月在英国伦敦研究政治经济学时所写的一批笔记。共24本,1250页。其中包括 阅读过的专著、官方文件、定期报刊的摘录和对这些摘录的评注,此外还包括《反思》、《完整的货币体系》、《货币、信用、危机》等专题论文的未定稿。笔记中的《关于大卫·李嘉图(摘录、评注、笔记)》,于1941年第一次作为《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的附录用德文全文发表,后又被收入《 恩格斯全集》俄文第2版第44卷中;在该卷中还第一次发表了《伦敦笔记》中的另一份未完成稿《反思》。《 恩格斯全集》中文版第44卷收载了这两篇文章。

1848~1849年革命失败后, 无产阶级提供革命的理论武器。

笔记的前7本主要是研究价格和货币理论,其中摘录了有关通货原理学派和银行学派围绕货币流通问题进行论战的材料。这些摘录、评注以及随后写下的几篇未定稿表明,当时 在探讨货币的本质、职能及流通规律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1)对D.李嘉图的货币数量论提出了怀疑,阐明了商品的价格无论在何种条件下也不决定于流通领域中的货币数量,相反,流通领域中的货币数量倒是由商品的价格、商品每日的成交额、信用以及工业的全部机制决定的;

(2)在《完整的货币体系》中, 实际上已阐明了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3)阐明了货币的价值尺度和交换手段的职能;

(4)批判了李嘉图学派的货币流通理论的错误,指出即使在实行纯金属流通的情况下,金属货币的数量和它的增减,也同贵金属的流进或流出,同贸易的顺差或逆差,同汇率的有利或不利,没有任何关系。后来 在评述密尔原理──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等于商品的价格总额除以流通速度时,进一步阐明了货币流通规律。他认为密尔原理只有当全部 的商品都是借助于货币,而不是通过债券来实现时才是正确的。

第8、9、10、12和第13本笔记,主要是研究地租和农业问题的,表明 在批判李嘉图的级差地租理论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按照李嘉图的意见:

(1)耕种的序列必须从好地过渡到坏地,才能说明地租;

(2)谷物价格上升,地租量增加;

(3)全国地租总额如果增加,只是由于大量相对坏的土地加入耕种的结果。 批判这三点时指出:

(1)随着科学和工业的进步,坏地得到改良,肥力可能相对高于过去的好地;

(2)自1815年以来,谷物价格下跌,但地租量还在增加;

(3)在各个国家都可以发现,谷物价格下降,地租总量普遍增加的事实。

在其他各本笔记中, 研究的主题更加广泛,其中包括工人阶级状况、农业、殖民体系、历史和经济史、银行、文化史、女人问题史、伦理史及外交政策等等。其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第13本笔记,在这里, 仔细地研究了自然科学、技术问题和工艺史等问题。

《笔记》是研究 经济思想发展的珍贵史料。《资本论》的第一个草稿《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便是在这些材料的基础上写成的。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灵武 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伦敦笔记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灵武;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2194.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