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百科网

语义分化法

[拼音]:yuyi fenhuafa

[外文]:method of semantic differential

一种用来研究概念内涵意义的等级测量方法。它是1957年美国心理学家C.E.奥斯古德、G.J.萨西和P.H.坦南鲍姆在他们所做的一项关于“父亲”、“母亲”、“疾病”、“过失”、“爱情”等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含义的研究中首先提出的。

语义分化法的实施程序是让被试者根据一组尺度评价若干概念或事物。尺度的形式是两端为一对意义相反的形容词,中间分为若干等级,一般为7级、9级或11级。以7级为例,每一等级的分数从左至右分别为:7、6、5、4、3、2、1,也可以计为 +3、+2、+1、0、-1、-2、-3。被测量的概念或事物放在每组尺度的上方,被试者根据自己的感觉在每一尺度中的适当等级上划记号,比如划×号。研究者通过对这些记号所代表的分数的统计和计算,来研究人们对某一概念、事物的看法或态度;或者进行个人、团体间的比较分析。例如,要了解人们对女性角色的理解或看法,可用语义分化法对若干反映女性角色的概念,如母亲、妻子、姐妹、女儿、女朋友等等进行测量。下表就是这种测量中的一部分。

在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和心理学研究中,语义分化法主要用于文化的比较研究、个人与群体间差异的比较研究,以及人们对周围环境或事物的态度、看法的研究等。

严正声明:本文由历史百科网注册或游客用户代雯奇自行上传发布关于» 语义分化法的内容,本站只提供存储,展示,不对用户发布信息内容的原创度和真实性等负责。请读者自行斟酌。同时如内容侵犯您的版权或其他权益,请留言并加以说明。站长审查之后若情况属实会及时为您删除。同时遵循 CC 4.0 BY-SA 版权协议,尊重和保护作者的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出处链接和本声明内容:作者:代雯奇;本文链接:https://www.freedefine.cn/wenzhan/72063.html

赞 ()
我是一个广告位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